3)第250章 教坏百姓李伯雅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常浓厚的,完全有这样的发展潜力。

  历史上,宋元明清,成都就已经茶馆澡堂遍地都是,而且百姓的聚居方式,自古也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这一点,如今的李素就已经有观察到了。

  李素早年跟着刘备在河北征战多年,他知道河北的农村都是一个小村子几十户人家房子造在一起,然后每家每户要种的田在村外,田离得远的人家,每天起床种田都要走好几里路。

  而蜀郡的农村,百姓的房子不喜欢扎堆占用平原好地,而是或在竹林边,或在地头不太平整、不太适合耕种的小地块,因地制宜盖房子。所以蜀郡的农民都是住在自己田旁边的,要赶集的时候才去村子或者镇子的中心。

  这跟蜀地自古民风平和、百姓富庶治安好有关,既节约了优质耕地,又不用担心“因为散住遇到马匪山贼被劫杀”。而那些民风彪悍的地方村子扎堆住、外面还围围墙,完全是安全考虑逼的。

  而其实这就是后世成都这地方茶馆澡堂等休闲商业设施遍地的主要原因。明清两朝成都的茶馆不仅是给人喝茶的,也是给人长期提供热水、确保你任何时候到那儿都有热水洗脸洗手或者喝。

  因为赶集的成都农民到了村镇,离自家房子太远,要用热水没地方讨只能去茶馆。要是河北农村的话,房子就在村镇上,直接回自己家就是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商业基础设施”。

  李素治蜀数年,看到目前郫县、成都、都安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方式,其实有时候觉得也挺蛋疼的,没有茶馆,没有澡堂子,还散居,结果大家赶一趟集就灰头土脸的,在镇子上没落脚点的穷人就减少了赶集的次数,这商业文明怎么鼓励得起来嘛。

  尤其古代没有保温杯没有热水瓶,每家每户自己烧热水很浪费,烧多了用不掉很快放凉了,每家都烧就意味着每家生火。还不如交几分之一的柴火到茶楼澡堂然后买热水,又高效又鼓励商业交易习惯。

  治安那么好的地方,商业氛围却不浓厚,太暴殄天物了。

  如今好歹也快进入李素治蜀的第三年了,他觉得可以对“培养商业氛围”这个环节动手了,这样才能彻底盘活他的蜀锦经济,让所有百姓都参与到社会分工中来,不至于觉得“卖蚕买丝再卖锦”的交易太繁琐。

  社会化大分工就是要产业链各个环节多次交易的嘛!

  把这些道理彻底想明白之后,李素就给诸葛瑾画饼:“明年开春之后,先在我的封地郫县,还有都安县搞。官府组织每个村子的大户,在村集上开茶楼和澡堂子。如果不喝茶的话,也不问百姓收茶钱,就收柴火。

  比如一个百姓自己家里烧一天所需的热水,他自己生火,需要浪费五分之一担柴。而五十户村民集中需要热水、分时供应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