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66章 以两次笑一万次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第一第二帝国,又可以各自分为两段,前一段是“君主正统性没有被军阀污染的纯正期、武德充沛期”,后一段是“君主正统性已经被军阀污染后的不稳定期、自废武功期”。

  中华第一帝国的第一阶段,就是秦汉,秦汉没有“武将篡位”的先例,所以君主不用有丝毫的“重文抑武”,对外对异族一切以战斗力怎么强怎么来,所以秦汉是华夏范围大规模扩张的时期,版图涨了很多。

  中华第一帝国的第二阶段,就是自废武功期,其实就是魏篡汉、并且导致司马篡魏之后。

  魏第一次篡汉时,他还不知道后人可以有样学样,所以自废武功提防武将的程度不用那么明显,等司马氏都成功后,那就证明这事儿肯定是有样学样可一可再的。所以历史上晋时君主对军阀和武将人才的提防,其实不比后来宋明号多少。

  大多数人读史不注意这一点,主要是因为从晋到唐,还有一个提升武德的补充招数——信任胡人将领。魏晋时候北方大量的五胡雇佣军被使用,五胡将领被提拔,用熟胡杀生胡,用乌桓杀鲜卑,用鲜卑杀柔然,一度弥补了武德不足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有军阀篡位导致正统不纯”的教训,当时只是在南朝比较严重,所以刘义隆要杀檀道济。

  读史的人注意不到当时的武德衰落和提防武将,主要是因为北朝当时还狠血腥,不防武将(当然也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攻伐灭国很多),北朝的武德弥补了“君主自废武功”的感官识别度。

  如果纯看“宋齐梁陈”的历史不看北朝的话,它们很多做得还不如后来号称“弱宋”的赵宋。

  好在,华夏历史后来还有过一波疆域扩张期,那就是出现在“华夏第二帝国”的隋唐时代,它们因为一开始没有背负华夏第一帝国过于漫长的“武将篡逆”历史教训包袱,还可以不用太防武将。

  当然了,唐就相当于是隋的柱国军府变过来的,隋也是北周的柱国军府变过来的,所以唐要恢复到汉那种“丝毫不担心武将篡逆,军事制度以对外战斗力最大化为唯一建设标准”的武德充沛状态,那也是不可能的,多多少少要打点折扣。

  所以唐的武德建设,走了一条修正之后的路线,以汉为目标,但结合晋对五胡的利用——

  唐在李世民等开国君主还活着的时候,因为皇帝本身有武德有威望,压得住,可以汉将胡将并重用,而且毫无保留,实现了几十年的快速扩张。

  李世民死后,唐还有扩张,但都是靠“重用胡将”,因为汉将有篡位的血统优势,既然他是汉人,他又有兵权,他篡逆成功了天下百姓是会接受的,所以不能重用。

  开元年间对四夷扩张,李隆基之所以重用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就是看重了这些人血统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