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1【密议】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弹劾,无非是与民争利、天怒人怨那一套,换个耳根子软的皇帝早就被说动了。

  对王渊的攻击也日益频繁,有说王渊借开海牟利的,有说王渊借清田占地的,还有说王渊在天津搞走私的。

  王二郎的官场声誉,突然就变得极为恶劣,而且新科进士当中有很多都相信王渊是坏蛋。

  一顿酒喝下来,虽然没有明说,但众人心里都有了谱。

  严嵩继续执掌通政司,知悉内外政治信息,相当于这个小团体的耳目——朝廷公文收发,文武官员任免,卫所征兵屯田,内外奏章和小报告,内阁打回来的奏章,这些全都要拿到通政司走流程。

  严嵩看似没有任何决策权,但知情权却极为恐怖。

  大家对严嵩的未来期许,是担任吏部尚书。今后可以找机会,推荐严嵩为吏部右侍郎,渐渐让他爬到天官的位置。

  王瓒的短期目标,是等待王琼入阁,然后自动升迁为兵部尚书。

  张璁只要熬过三年进士期,升侍读或侍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他年龄大、学问好,又有皇帝赏识,今后可以为小团体执掌翰林院。

  至于王渊嘛,功绩早就漫出来了,再熬几年才可能实质性升迁,除非他莫名其妙又立下泼天功劳。

  唐伯虎继续当幸臣,似乎微不足道,其实也非常重要。

  刚刚回京的湛若水,已经升为侍讲学士。此人也偏向于改革,在张璁执掌翰林院之前,湛若水可以在翰林院先顶着。

  远在南京的王阳明,也得慢慢熬下去。在严嵩当吏部尚书之前,看能不能把王阳明送到吏部尚书的位置,反正王阳明的仕途必须保住。

  王渊的小团体成员,要么追求改革,要么追求做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被清流所接纳,于是自发抱团起来发展自身。兵部尚书王琼,完全可以拉拢过来,但暂时还没那个必要,因为王琼是皇帝的心腹。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