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遂将话题再转回他们刚才讨论的事务之上。

  “远之曾听说过市易法?”

  明远点点头,道:“曾从王元泽那里听说过。”

  吕惠卿一下子有点紧张,心想难道王安石那里对市易法迟迟不动,乃是因为眼前这小郎君?

  但他随即否定了自己的猜测——这怎么可能?

  于是吕惠卿异常诚恳地道:“如今推行市易法势在必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明远一皱眉,赶紧改换了一副迷茫的样子:“我见此前王相公推行新法顺利,想必国中岁入已有所增加,推行‘市易法’,还有必要吗?”

  “自然有必要,如今西北连年用兵,河北防务又不可废,王相公虽然开源,但以如今情势,尚且做不到节流……”

  也就是说,之前青苗等各项新法,为大宋攒回来的家底,还不够西军每年花出去的。

  在西北,王韶主导拓边的熙河路正依靠着屯田力求自给自足,但其余沿边四路供养着禁军数十万,如此巨大的财政负担,朝廷也感为难。

  所以王安石只有另外再找“开源”的法子。

  这也是为什么,已经被搁置了两年的“市易法”,又被提到了台面上。

  “另外,王相公如今已预备在京东路力推方田均税法。”

  “方田均税法?”

  明远闻言不免震动,声音里带着震惊,眼神也不由自主地投向吕惠卿。

  方田均税法,说白了就是“丈田”加“均税”,先清理丈量土地,然后再按照清丈完的土地面积与质量重新定税。

  这在明远看来,是一项于国于民有大功的新政,但它的问题是:得罪人,实在是太得罪人了。

  这“方田均税”的核心在于“方田”,也就是重新清丈田地,确认归属。北宋的农村社会阶层两极分化严重,地主豪强依靠各种“隐田”逃税,最终税赋都担在了中小地主和农民身上。

  清丈田地,能够让那些“隐田”毫无遁形,让逃税的豪强们重新缴税,从而让税赋收入增加,让贫苦小农所背负的税赋重担有所减轻。

  但这种做法,将严重损害了地主大豪强这个阶层的利益,要知道,地主豪强之所以能够占据这么多的田地,多半是子弟中有出仕做官的,又或者干脆就是宗室、外戚。

  而王安石现在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偏偏挑了这些势力最强大最顽固的京东路来试行这项新法。

  拗相公不愧是拗相公啊!

  难怪王安石在宋之一代,名声都奇差。毕竟之后写史书和各种笔记笔谈的人都是敌对阶层的,自然说不出什么好话。

  明远实在是没忍住,当着吕惠卿的面叹了一口气,告罪站起身,在自己家的花厅中来回踱了几步:

  他想到了历史上但凡在农业社会的阶段,在土地田赋制度上推广改革,清丈田亩的改革者,大多没有什么好名声——王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