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章 十万贯【第五更】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无论是木炭还是石炭,都会释放出毒素,被人吸入,便有伤身体了。”

  薛绍彭顿时全信了,拱手作揖道:“多亏远之提醒,愚兄这就回去告诉家祖母去。”

  他又赞叹道:“‘燃烧不充分’云云,都远之是师从横渠先生门下时学来的吧!愚兄真是羡慕你,横渠弟子懂得可真多啊!”

  明远:!

  至此他终于发现了试验方为他安排这个身份的深意:

  一个“永远在别处”的爹,可以充当名义上的资金来源,源源而来从不停止;

  一个“当世大儒”身份的先生,可以充当知识来源,什么都能说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

  实在是高啊!

  他送走了薛绍彭,没忘了再三叮嘱对方,一定要注意用炭安全,甚至还推荐了一下自家“地炉”的形态——明家的地炉,砌在卧室里,但是烧火的地方却在屋外,有烟道能把“有害气体”都排出屋外。

  等到回到自己屋内,明远想了想,取出笔墨纸张,在纸上刷刷刷地写了起来——

  随着天气转冷,长安城里的炭行门前,人头攒动。

  新出的蜂窝煤价格便宜,烧得又好。既可以搭配专门的煤炉,也可以就这么买一块两块地回家去,扔灶台下面一样能烧。所以这种货品很紧俏。

  谁知今日炭行跟前却多了少年人散发“小广告”。

  发放“小广告”的少年们声音清亮,念起了童谣。

  “烧炭务必要通风,卧室烧炭要不得。”

  “可别贪图炭炉暖,点上一夜很危险。”

  人们支起耳朵:真的吗?

  “轻则头晕眼花,重则人事不省。送医花钱一大把,郎中未必能治好。”

  这是最要紧的,若是取暖把自己给取伤了,还要花钱就医,那多亏?

  顿时有人转身离开队伍,摇着手说:“既然如此,这炭我不买了。”

  谁知身后的童谣又高声地唱了起来。

  “蜂窝煤,火力足,最适宜,烹佳肴。”

  “勤通风,排烟气,保平安,没问题。”

  “用炭安全记在心,欢乐祥和过个冬!”

  后面的这几句就又把人给拉了回来——毕竟很多普通人家用起燃料来,烧火做饭才是最大头。冬夜里要取暖,完全可以烧水冲个汤婆子,一夜就安安稳稳地过去了。

  炭行附近,还有些穷汉带着孩童偷偷捡拾小块的石炭,扫扫炭粉什么的,听见这童谣,也都暗自记在心里——这毕竟是性命交关的大事。

  谁知还不止是少年们唱的顺口溜。

  在炭行门口,竟有一个牙人站在那里,手持一张纸,高声诵念“安全须知”。

  每一名前来买炭的百姓进店后,这牙人就会字正腔圆地将使用蜂窝煤的一应安全要求都诵念一遍,末了还会向主顾确认一遍,对方听懂了,记住了,回答若干问题之后,再将主顾送出门外。

  这名牙侩是程朗推荐给明远的,也是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