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公岂有意乎?_窃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弟也都是正值壮年。但可惜的是,庾氏一族中的年轻子弟,谁可以接任他们的职位?”

  殷浩一愣,他虽然考虑了很多,但的确没想到庾氏一族以后的事。他眨了眨眼,说出一个名字:“吴郡内史王洽?”

  “洽籍父之命,虽有美誉,但治军对抗羯胡关系朝廷安危,美名不足以任之。”

  陶旭其实不知道王洽,但一听他姓王,十有八九就是琅琊王氏出身,便直接用他的出身否定了。

  “司徒掾谢尚?”

  “谢尚雅善音律,擅长文学,并非治军之才。”陶旭直接摇头否定。

  “秘书郎谢安?”

  “安有定国之才,但年纪尚幼,不足以任大事。”开玩笑,搞定淝水之战的谢安,陶旭还是知道的。但眼下他才十八岁,比自己也小不了两岁,还差得远。

  “司徒长史王濛?”

  这个名字陶旭也没听说过,索性信口开河起来:“濛清俭恭谨,有古君子之风,但治军不能以仁。”

  “豫州刺史王允之?”

  这个名字陶旭陶旭只有模糊的印象,知道他是琅琊王氏里唯一出掌地方兵权,和庾氏抗衡的人。

  “王允之出任地方尤嫌不足,国家安危,社稷干系,岂能托付给这种庸人?”

  “丹阳尹刘惔?益州刺史周抚?征西参军王羲之?”

  殷浩索性一口气把当时的名士都说了个遍,可陶旭连连摇头。

  “其实殷公心里早就清楚,将来能代庾国舅的,只有琅琊太守桓温,桓元子!”

  一听桓温的名字,殷浩俊美的脸立刻沉到了底。

  他心里何尝不知道桓温的能力,自己也是名震天下,也是士庶人心所望,心里一直暗暗憋着和桓温较劲的意思。

  桓温治军的名声这两年已经逐渐传到了建康。虽然没有和后赵军队大规模作战,但边境的几次小规模接触中,晋军都没有吃亏,后赵军队反而对桓温有些畏惧之意,已经一年多没有犯境了。

  桓温今年二十六岁,比殷浩小不了几岁,但成就却已在他之上。这样下去,能接掌荆州上流重任的,非他桓温莫属了。

  可殷浩身为清谈雅士,又怎么能自掉身价去从军当兵呢?兵权这一块,一直就是他心里的隐患。

  “桓元子为人,殷公自然比我更熟悉。此人若掌兵权,他日必为下一个王敦!”

  话说到这份上,陶旭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他把他所熟知的东晋历史一口气全都抖了出来。

  这些日后发生的事在现在的殷浩看来,的确是顺理成章。他越想越怕,现在的庾王各族虽然势大,但他们的子弟多半耽于优荣的生活,只有聊聊数人可堪大用。可就是这些不多的选项,在经过陶旭的一番剥皮之后,看来也是难成大器。要想阻止桓温出镇荆州,只有培养一个他的竞争对手,最起码不能让他接班的太过顺利。

  至于这个接班人么…

  荆州人所拥戴的陶侃之后,加分。

  家族在荆州本就拥有部曲军队,加分。

  在朝中孤立无援,庾王各族都爱搭不理的小角色,加分。

  眼下有求于自己,加分。

  怎么看,陶旭都是最佳的候选人啊!

  “殷公是个聪明人,在下所求并非今日一面之缘,而是今后几十年的布局!”陶旭上前一步,咄咄逼人,“当年琅琊王氏只是琅琊王府的幕僚,颍川庾氏更是无名小辈。他们尚且能操纵朝政呼风唤雨,殷公不世之材,为何就不能让陈郡殷氏成为第二个琅琊王氏?”

  “殷公若行桓、文之事,旭愿为管仲、赵衰。公岂有意乎?”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