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词汇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傅:

  突厥权臣的官职,音译是“阿塔伯克”,负责教育和辅佐王子。

  阿塔突厥语的父亲,伯克是长官。最早是塞尔柱苏丹马利克沙,授予他的宰相,波斯人尼扎姆的荣誉称号。意思其实就是“尚父”。

  开府仪同三司:

  伊儿汗国权臣的官职。

  权臣出班拥立新汗后,向元朝请功。元朝派使者册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同的大概是突厥太傅,蒙古太师,沙陀太保什么的……)

  和其他几个汗国不同,伊儿汗国和元朝的联系很紧密,汗王乃至大臣都常年接受册封。元朝能够派遣官吏去那里执行任务,甚至干涉汗位继承。

  总之这种是元朝钦定的权臣了。

  河北超人:

  从中原打到漠北还打到小亚的超级猛男群体。

  也不知道怎么变得这么夸张的。。。

  所以看元朝战争,想知道朝廷的重视程度,只要数将领里头有几个河北人就行了,挺简单的。

  大哥:

  指董文炳。忽必烈喊他“大哥”。

  三哥:

  指史天泽。忽必烈喊他“三哥”。

  二哥:

  指董士选。铁穆耳喊他“二哥”。

  不过铁穆耳是忽必烈的孙子,董士选是董文炳的儿子,这个其实差辈了……

  九拔都:

  指张弘范。拔都=把秃儿,勇士的意思。忽必烈喊他“九拔都”。

  武卫军:

  忽必烈的怯薛全跑了之后建立的禁军。

  一开始是他那几个哥哥弟弟,每人出了点兵,给他凑了三万人,编为左中右三卫,一卫一万人。灭南宋之后,又收编了两万南宋和民间/叛军精锐,编为前卫、后卫,还聘请了南宋人教他们弓箭。

  武卫军战斗力强悍,去漠北打穿阿里不哥也就抽了一万人。

  舆服:

  元朝怯薛的衣服形制是直接搬的唐朝。

  掌管刻漏的戴学士帽,掌管酒的戴唐帽,质子军戴幞头,穿窄袖衫,警跸仪仗也戴幞头……总之不是蒙古人传统的帽子和衣服。

  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是右衽的。至少伊儿汗国也是这样。波斯绘画中的蒙古王公也都是右衽的。

  汉语教学:

  窝阔台设立了“国学”,就是一汉语学校,要求蒙古子弟去学汉语。还专门规定,学校里不准讲蒙古语,讲一句就抽一棍子。

  为了保证能够落实,窝阔台还定期去学校,亲自打小孩。

  怯里马赤:

  翻译官。

  忽必烈的怯薛、近侍们,很多都是镀金的纨绔,战斗力低下还不学无术,以至于朝会时都得带翻译。

  翻译的水平也比较一言难尽,有时候自己都说不准,得皇帝亲自上,给大家翻译好。

  看一下元朝的硬译公文就知道了。这些人的业务能力,大部分也就是谷歌生草机水平的……

  蒙古海军:

  众所周知,南宋擅长骑兵,但水师孱弱。蒙古水师强大,但骑兵战斗力底下。所以双方主力在襄阳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