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神圣华夏帝国”到“食谱战争” 一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趁机出没,威胁人类的安全。

  作为应对,禹一边指挥修筑水利,一边让另一位助手后稷指导民众耕作。

  而作为管理山林鸟兽的官员,伯益也有自己的职责:一方面需要尽量消除妖兽的威胁,一方面要保障肉食的供应——治水要花费的时间不会短,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只吃菜是不行的。

  这两个任务都很重要,却都很麻烦。直到有一天,伯益得到了某处妖兽噬人的报告,一气之下想通了这件事。

  “——你能吃我,我凭什么不能吃你?”

  过去,人们大多是不敢这样做的。山精野怪时常被当做神灵崇拜,民众惧其淫威,往往只能献上祭品以求苟活。面对恶神与巫师的压迫,大多数人敢怒不敢言。不过从绝地天通的时代开始,各邦国纷纷开始着手打击邪神与它们的巫祝。人们也渐渐改变了认识。他们发现,这些神灵,也不过是强大些的生物而已。

  人类的发展从未停止。洪水的泛滥与妖物的大规模出现,更是让灾民在愤恨中坚定了决心。

  伯益的想法并未受到阻挠,而人类也已经拥有了实践的能力。

  不少人甚至发现,以前总是令人恐惧万分的神大人,其实也挺好吃的。

  不过伯益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他需要对这些生物进行系统的调查与记录,并通报各部。有了信息的整理与沟通,天下百姓都能因此得利。

  这是一名首领的职责。

  但这又不止是为了天下百姓:灾难中积累的经验必须传承下去。有些惨剧,发生一次就够了。

  既然自己这代人遭受了灾难,就把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中土文明就是这样一步步前进下去的。

  这是一名中土人的职责。

  治水的大军在九州奔波,伯益与他的助手们也四处考察。

  比如某天,他们发现了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鯈鱼的东西,虽然叫“鱼”,但它其实长得像只鸡。只要把头去掉,其他部位都可以吃。它充饥的效果是普通肉类的六倍,美味得让人忘记忧伤。

  (鯈鱼,其状如鸡而赤毛……食之可以已忧。)

  他们还发现过一种叫鵸鵌的东西。虽然名字很难记,但它其实长得像只鸡。只要把头去掉,其他部位都可以吃。

  这东西吃起来可带劲了,让人几天都不想睡觉。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无卧。)

  如果不是有心人认真统计,恐怕很少有人能想到,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生物,可以食用。

  后人甚至从记录中发现,他们连凤凰都调查过。按记载,凤凰其实长得也像只鸡。没人知道,他们怎么从华丽的羽毛下发现这个事实的。

  很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记录凤凰的味道。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就这样,记录一点点积累起来。

  水患终于退去,禹与伯益等人深思熟虑后,将这些记录整理成书,命名为《山海经》,向天下传示。

  伯益又将各类妖物按口味、猎取难度和药效等标准,划分等级。诸侯们也都赞成此事。以四岳为首的诸侯大会专门组织人手,负责为新发现的妖物评级,并定期进行修订工作。

  数十年的水患,九州之邦国彼此合作,九州之物力取长补短,九州之人相互学习、共同劳作。即使有不情愿者,在生死攸关的灾情与天下苍生的大义面前,也无力反抗。

  水患结束后,九州诸国已凝为一体。

  它们的联盟依旧显得松散,它们内部依旧充满争斗,它们的语言文字都有不小的差别。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大势已成。

  真正的统一,只是时间和由谁来执行的问题了。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

  这是禹的功劳,也是他身后众多有名、无名之人的功劳。

  人类的时代,终于完全到来了。

  (后续待补中)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