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八章 成功穿越者——纸与墨的战争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小印章的组合,并不是太难想到的事情。而且图文兼有的版面,本来也是经常要分开制作、再拼接起来的。

  单个字块看起来很好,但效率并不高。中原文字常用的字符就得上千,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也不好提前估计。只是找字,就得花费大量精力。

  印制的时候,有时会用到几种不同大小,或者不同字体的字。于是,书社里事先准备的字块,也得成倍增加。而这些,对制版师傅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活字的优势,大概在于可以制作模具,批量生产字块。排字的人只要能照着原稿,识别不同字符就行,要求低了很多。

  理论上,这种批量生产的工具配合低廉而数量众多的雇工,才是更合适的方法。然而问题是,中原这边,会写字的制版工匠很多,足以满足印书的需求,是得价格也完全高不上去。

  而且,由于能读会写的人太多,连手抄本都一直存在着,价格也被渐渐压低。

  按书商们的经验,活字还有个优势,是小批量快速刊印。但需求量不大的时候,临时排版印书,还不如直接找人抄一批成本更低。

  雕版与手抄两头挤压之下,活字的生存非常艰难。何况现在制版的技术也很成熟,各类原料都能买到,价格也不贵了。

  这些都是三浦当初始料未及的。

  当然,这技术还是存在的。

  目前,主要是官府的印刷工坊在使用。

  官府自己其实才是最大的印书商。除了公文和各方面的教材、资料、典籍,有些郡县的官府甚至承接民间的订单,给他们印制书刊,赚取利润。

  公文的刊印,就经常使用活字。因为公文往往不长,而且字体都是固定的。对格式要求很高,却不怎么考虑美观的问题。甚至文书里的用语,都是有套路可言的。

  它们对付印速度的要求也很高,而且官府也不像私人书商,要考虑首次购置活字的成本问题——一套字模可以给全国的郡县铸造统一标准的活字,而这些活字也能一直用下去。

  结果,印刷公文和案牍文件,就成了现在活字的主业务。

  正想着,制版师傅已经抄好了一篇。他把那几个木框摞起来,拿到另一处台子上。

  制版时用的字是手工制成的。纸上的字,笔划工整匀称,字体如一,让至今写字还歪歪扭扭的三浦很是羡慕。

  几个小工把木框接过,放在一边的火苗上烘烤。

  书写用的墨汁混了胶泥和晶石粉,干燥之后就变得硬了起来。纸张微微发黄变脆,他们便拿到一边,扣在一块蜡板上。

  这种蜡板的大小也是有定制的,木框正好可以盖在上面。有人拿来毛刷,沾上水,轻轻将空白部分的纸刷掉,露出下面细细的铁丝。剩余的胶泥字迹被铁丝固定着,靠在蜡板上。

  接着,他们把它拿起,放在另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