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银钱货殖 上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税收,直接从兑换过程中扣取就可以。

  每兑换两贯钱,朝廷就从中扣除一算,也就是一百二十钱——这是先前算缗时定下的税率。也就是说,实际操作时,某人拿着金银币,换取价值一万钱的票券,到了中原,能直接领取九千四百现钱。除此之外,朝廷就不再收其他关税了。

  在中原地区,经商的利润能达到所谓“十二之利”。去西洲的话,利润比这还要高得多。而自己把金钱送回,是一笔昂贵的费用,带回去之后也不好花,所以大部分商人都能接受这个制度。出去做生意的时候,也是同理。

  西洲人是不收五铢钱的——铜在他们那边实在太多,根本没这么值钱。

  铸造五铢钱的时候,官府不计成本提高工艺,让钱币十分精美,民间很难仿制。然而在西洲,这种价值也体现不出来。使用铜币,就亏大了。

  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是带着中原采购的货物出关的,所以这个方向,倒是很少用得到。

  她的设计更关键的地方,是把税制简化了很多。

  钱程和白芷都相信,环节越多,越容易出问题。收税这类事情,规则越简单、越明确,就越能减少有人从中牟利的可能。

  以往商人经常要面临官吏的勒索,承担的支出往往远超纸面上的税率。到最后,官吏中饱私囊,吃亏的则是朝廷和百姓。而现在,官吏虽然还能克扣兑换的钱币,或者篡改记录,但可以操作的空间却小了很多,也很容易被人查出来。

  先前朝廷大张旗鼓进行算缗,商人每两贯钱缴纳一算;经营自己的手工制品,四贯缴纳一算。换言之,就是商人缴纳百分之六的税,贩卖自己产品的手工业者缴纳百分之三。

  这个税率其实并不算高,奈何各地执行起来十分混乱。

  豪强富商一毛不拔,一钱也不想交;贪//官污吏又趁机中饱私囊,对小商人横加欺凌;经营各类小生意的人数量众多,他们畏惧官吏,四处躲藏,官吏也抓不完。结果,征税进行的并不顺利,效果完全没达到朝廷的预期。

  皇帝十分急恼,有人趁机建议直接没收商人的财产。但白芷认为这个主意实在太蠢。

  真要做起来,没收的依然是无权无势的小商人,真正的豪商有的是手段与官吏勾结,逃过这次审查。以往,商人与官吏勾结,获取市情乃至遥控市价的案件,廷尉都查出来过——小商人是根据市场行情买入卖出,这些大商人干脆直接控制物价高低,无论如何,自己都不会吃亏。而赚的钱,自然是从编户民、小商人和朝廷那里来的。

  实际上,很多大商人连市籍都没有,他们也并不亲自上场做生意,朝廷就算去查税,也查不到他们头上。

  白芷认为,这就和不打击豪强却去打击中产之家一样,正常情况下能持续获利的财源却被毁掉了。更何况,相对于税率,这种方式也赚不来几年的钱。

  空口说明缺乏说服力,但一番计算后,结果很明确地显示,这种方法确实很亏。

  发现要亏钱,皇帝当即改变了态度,准备听她的意见,改变市税的制度。

  她这次到西洲,有个主动接来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这里进行尝试。

  都护府这边的相关机构,都是新设立的,没什么抵触的问题。中原那边,倒是有税吏觉得权力受损,心生不满,不过钱程和白芷都不太在乎他们。

  ——按白芷的说法,“刘大小姐”对付阻碍自己赚钱的人,是从来不吝于下死手的。

  她干过把百万人抓进监狱,或者一次砍掉几万脑袋的事情。寻常的君主,很难做出把某一块的官员完全清空,再另找人填补上的事情。但这家伙是真干得出来、而且确实干过的。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