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九章 办学之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团最后特意关注的,是西洲设立的学校。

  办学这种事情,朝廷按理是鼓励的。能兴办学校,广开教育,是长吏的重要政绩。

  然而现在,形势又有不同。

  如今,办学施教的学士很多,各门家学,都渐渐形成了组织。

  先前,苏常侍上书,说放任这些人发展下去,迟早会垄断教育,把天下可选之才都变成他们的学生。长此以往,于国不利,得早做防备。

  皇帝和她的爪牙们很欣赏这个观点。

  现在断文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朝廷却没那么多差事给他们。时间长了,大家都满腹牢骚。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议论,还有人暗地里散播对朝廷不满的观点。一些豪强趁机加以利用,阻挠官府推行法令。

  她的观点及时给出了提醒,说法也有些道理。以往,大家缺的就是说得过去的理由,现在正好可以借此行事。皇帝的亲近官吏得到消息,就纷纷行动起来,以迎合上意。

  天下开坛讲学的人很多,如今,许多达官贵人也喜欢将子弟送去名儒那里进学。一方面是确实可以增长学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结交其他学生。这些人里,有才华能成器的更多,认识他们,对今后的仕途肯定有好处。

  偶尔有些官吏不忌讳这些人,但大部分人是不敢惹他们的。

  相反,各地的普通儒生,就很好下手了。

  这些人没什么背景,从事的也都是些普通职业。不少人真把自己当成“士”,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说长论短,有些官吏原本就不喜欢他们。

  再加上他们中,也有人经常和豪强对着干,让豪强也厌恶这些人。他们完蛋,大家都高兴,还有功劳可以上报,自然有人愿意卖力。

  长安东边临近的郡县,从南阳到河东、河内,再到北地一带,平时就酷吏云集。得到皇帝授意,各郡县很快行动起来,排查辖区内有没有结党、阴谋、诽谤的犯人。

  命令下到各县小吏处,一众老油条立刻嗅出上峰意图,知道又有大案,当即拿出全身劲头。说是查案,但见到有嫌疑的人,还得不由分说就先扣下,唯恐被其他地方的同行超过,事后再被责怪办事不力。

  最先遭殃的是各地的学校。那里是人最多、最好抓的地方。紧接着,与他们有关联的人,从小商贩、制版匠人,到学童师傅、商铺账房,乃至找穷儒生买过稿子的书坊老板和街头艺人,都纷纷被当做党羽,拿去牢中,严加勘讯。

  事情闹起来时,苏常侍已经去西洲了。不过她的名声算是彻底完蛋了。长安的士人都听说了苏氏弭谤的名声,见到她原本官署的车,都提前转弯躲避,宁可绕远点路,也不想迎面碰上。

  各地稍有点学识的人,处境也同样险恶起来。有的人直接被抓去坐牢,有的慌不择路,急忙找机会逃亡。

  但官吏四处搜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