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 思考者的义务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共通的规律么?

  如果更进一层,那么,哪怕不论君臣大义,这种王朝更迭对天下到底有没有利处?它究竟有没有意义?

  这些都是钱程也想不明白的。

  他也清楚,认真去分析和辨别,去根据理性而不是直觉进行判断,是件违反人本性的工作。这些思考和探索并不见得会带来快乐,穷尽人力得到的,很可能只有面对历史大势的无力、茫然和绝望。

  但他必须去想。

  因为在知道不可能的条件下向着可能努力,原本就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只是现在,钱程自己也只能想办法适应形势,权变一番。

  在蓄意的扭曲和误导面前,现在的人还是太容易受骗了。白芷自己,就被人坑了几回,白白出力,还替人背了骂名。她自己太傻,没反应过来,但钱程可是看的很清楚。

  什么话能公开说,什么话不能公开说,什么事情只能做不能说,什么事情只能说不能做——钱程年纪不算大,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士人,这些年的波折下来,可以算是熟谙此道了。

  坚定和圆滑有时并不矛盾。他是断然不会公开表达这种随时会被敌人利用的语句的。

  PS1:古人很多时候是知道问题在哪的。很多聪明人也能预测出之后的发展趋势乃至最终结局。

  (豪强的问题战国时大家就清楚了,土地兼并和自耕农破产的原因西汉人可以描述的很清楚,魏晋时的人也有提前预测了五胡乱华的。)

  然而知道之后,他们也找不到应对的办法,或者无力去做。

  当时的士人学者在这些领域其实是很“早熟”的,各个文明里也只有他们在这个阶段就开始系统性地思考这么深远的问题。然而也是因为过度早熟,在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直面现实,乃至只能眼睁睁看着秩序完蛋,对这些聪明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很多各个时代的“狂人”的故事,都是这种背景。

  魏晋时期,这种情况就非常明显。最早的那批狷狂的人,其实很多都是这种绝望者。(还没到后来那种为了跟风去瞎捣鼓的阶段)

  如果能明白这些,有的举动也就好理解了。所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为什么猖狂,为什么哭,为什么穷途时才哭,就明显多了。

  历史上的汉儒最后还是前辈一样,绝望放弃了。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