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之道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芷估计自己说不过,想到赵飞燕之前给别人授课,讲过一些有关的内容。这时候赵飞燕正在新都河下游的苍林郡,主持水坝和水力工坊,白芷便去找她帮忙。

  赵飞燕得知后,顾不上休息,彻夜都在向白芷询问情况,讨论对策。第二天天刚亮,就急匆匆地拉着白芷上车。路上跑了两天一夜,换了九次车马。新都河在明昌县境内的便桥坏了,还没修好,就让白芷直接拽着她,从水面滑了过去。前后穿过苍林、镇边二郡,赶到了新都。

  她让白芷先回家休息下,自己头发都没整理,就风尘仆仆地进城,准备去见钱程等人,游说他们放弃计划。而这时候,白芷打算请来用法术运送她们的姐妹,甚至还没赶到。

  不过白芷也不愿回去。她带着赵飞燕直接闯进了临时衙署,要和钱程讲道理。

  钱程颇为意外,告诉她们,这不是自己一时冲动,或者为了情绪上的目的,反而是理性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屠城的目标和各阶段的执行步骤,都已经设计好了。连京观的位置放哪儿吉利,也已经卜算完毕,才提出这个方案的。

  因为屠杀实际上既有正面效果,也有负面作用。正面效果在于它能提供巨大的威慑,负面效果在于会引起几乎无法挽回的仇恨。这两种情绪一般共同存在,但是都作用范围:和被屠杀者关系越亲密,仇恨的比例越大,反之,威慑的效果就越大。

  简而言之,杀鸡儆猴是可行的,但杀猴儆猴就不可行,只会招致其他自认同类的人的仇恨。这个认同越强烈,威慑力就越小,引起仇恨的副作用就越大。

  而钱程发现,这里的人有种奇怪的认识。乡下农民并不把城市里的居民当做“自己人”,反之也是同理。而城市和城市之间,相互的联系虽然不少,但互相也是视为外人。也就是说,只要能保证把这个叛乱城市的居民杀光,就没有多少仇恨和报复的风险——农民和其他城市市民会感到震撼,但他们是没什么动力去为此产生仇恨的。

  更重要的是,这地方的人也缺乏大复仇的传统。或者说,除了中原,好像也没几个地方有这么强烈的传统,钱程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

  缺乏复仇的传统,意味着实施屠杀的一方,受到报复的概率更低,报复的烈度也更小,整体风险和代价因此极大下降。

  可以说,复仇实际上是一种对敌人和潜在敌人的持续性威慑。因此,当某个人群更倾向于放弃仇恨、原谅对方,甚至根本产生不了深刻仇恨的时候,实施方也就会在面临选择时,更加倾向于使用屠杀方式。

  白芷希望他能放弃这个计划,认为这不是正当的军事行为。但钱程表示,那种为了宣泄情绪和劫掠财货的行为,他也很瞧不起。但这次不一样。这不是一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