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八八章 同龄人的心酸_文娱试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荣誉或者身份认同,相反创作的生命力恰好在于独立性。

  于秋阳用惊异的眼光看了眼韩试,似乎难以置信以韩试的年纪,不仅是见识,连心性都远超了绝大多数人。

  江大的老师不管是否心底不以为然,都只能表示很支持韩试的决定。于秋阳则仿佛看见了韩试深藏在内里的野心,再次仔细看了几眼韩试,在赞同之后,话题分散开来,并且提出了比较有意思的一点。

  实际上自从学院兴起之后,人文领域的精英不断变多,可真正能称得上一代大家、惊艳一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文学或者艺术,都似乎越来越稀少。乃至到了如今,被世人广泛认可的世界级文学家、艺术家,几乎消失了。

  规模化或者组织性,都无法培养出天才式的人物。

  眼看进入学术讨论的节奏。在场的教授们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探讨,几位陪同的江大同学则一脸的不明觉厉与不可思议。

  全国作协成员的邀请,柿子就面不改色轻飘飘地拒绝了?

  作为同龄人,表示十分心酸,莫名想哭。

  心酸的远不止如此。

  等交流会开始之后,江大的同学们就发现台上一水的两鬓斑白中,只有韩试一个年轻得过分,刺眼极了。

  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一旦变成有的放矢,就无端失去了趣味。央视的摄像机摆好了阵势后,韩试就感到不仅是自己,连于秋阳在内的几位教授,都谈兴大减了。

  不是怯场或者拘束,而是说的东西不再随性,加入了很多的修饰,掺杂着漂亮的场面话,却不深入涉及话题的核心。

  同学们的热情却依旧不低。

  毕竟就算教授们有些泛泛而谈,讲述的内容对于江大的学子们却依然是有高度和启发性的,何况于秋阳的书迷不少,韩试在江大又绝对是众所瞩目。

  尤其在交流会的尾声,台上与台下的提问互动环节,礼堂内瞬间就活跃了起来。

  “于老师,请问您是怎么在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创作热情的?”

  于秋阳被成为行走的散文家,走到哪写到哪,高产到惊人的同时又质量上乘,在当代文学创作群体中,是少有的能够被大众认知的作家之一。

  “刘教授,您觉得人文学科真的能解决人内心世界的问题吗?我有时候看一些名家作品,感觉只会获得短暂的解脱,或者说精神共鸣,过一段时间后似乎又没了任何作用。”

  虽然大部分人都很想直奔韩试而去,可首先依然中规中矩地向几位教授提出了问题。

  到了韩试时,画风似乎就有些变了。

  “柿子,你是我见过最具少年感的男生。”一个短发女生站了起来,举手的动作相当乖巧。

  在她停顿的间隙,韩试忍不住笑着说了一句:“不是,我还不到二十岁,勉强称之为少年也不算离谱呀,有少年感才正常?”

  “长得帅就有少年感。”台下发出善意的笑声,接着有人小声起哄。

  “但特别奇特的是,你的言行却往往跟个大人似的……怎么讲呢,就跟在座的教授们一样,老成,呃,有底蕴。”女生前面还在不为所动地陈述疑问,到后面有些不知如何措词了。

  大意就是说韩试的年纪外表,会与平时的行为有点违和感。

  “什么叫像个大人,其实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韩试再次调侃了一句,底下越发躁动,又很想听听韩试会怎么解释。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