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四一章 脊梁_文娱试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都知道,柿子是个极为正能量的优质偶像,在大众面前发挥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并成功地把华夏文化输出到了全世界,在很多国家都拥有了无数的忠实拥趸。”

  漫长的直白夸奖,让韩试都有点不好意思听下去了时,女记者才总算说到了正题:“有了无可比拟的粉丝基础,柿子你的目光是否会一开始就放眼全球呢?虽然近些年国产电影在崛起,不断涌现出创造票房记录新高的片子,但走出国门我想始终仍旧是摆在国内电影圈面前的困境,毕竟像近几年的高票房电影,大多是吃了国内观众市场的红利,甚至就靠卖爱国情怀或者搞笑噱头来支撑。”

  不对劲。

  说到最后有些掀了国内电影人的面皮,捧杀的味道。

  韩试没时间仔细揣摩,只能猜测女记者是央视来的人,大概只是习惯高角度的提问方式,并没有恶意。

  “首先呢,众所周知,作为导演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新人,拍的行不行都必须等上映了,观众说的才算数。”韩试调侃,“步子太大容易扯着……大家都懂的。总之,一个新人导演,我想一下子就想拍出个火遍全球的经典,不仅很难,而且太高骛远了不是?”

  在台下的轻笑声中,韩试却严肃了些许:“何况就我的浅见,华夏电影走向全球市场固然是应有的野心,但没必要盲目地一味去迎合所谓国际的审美趣味。像很多战争片和历史题材,有着文化与地域的限制,想让国外朋友们爱上估计不太容易,但并不代表就不值得去拍。不论电影或者别的文艺作品,首先面向的是我们华夏的国人,何必舍本求末地去使劲追求别人的认可。”

  不少人若有所思,又一名记者被王桥点中了。

  “柿子是怎么萌发出做导演的想法的,为什么第一部戏就会选择军事题材?”

  比起央视网的女记者,显然奇异果的大哥是一个很棒的捧哏。

  “我始终在努力活成一个永远有新鲜感的人,对茫茫多的东西都有涉猎的兴趣。”韩试摊了下手,“很早前就产生过拍电影的念头了,只是跨界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我也不敢脑子一热就拍东西来霍霍观众不是。”

  “大学期间就在自学导演了,又跟着黄中导演、吴奇达导演和曾祥义导演几位前辈取了不少的经,才终于有了一丢丢付诸行动的勇气。”韩试苦笑,“去年被章导压榨太狠了,就想着录完《音乐国》一定要换一换口味。正好在金陵听说了李青参演的《建国》,当时心里就有了一些剧本的大致方向。”

  “后来又在网上偶然刷到了一个视频,不知道在场的朋友有没有人看到过。”韩试语气诚挚了许多,“就是在我们华夏的边境线旁的一座公墓,成千上百的墓碑,里面安静地躺着从穿上军装直到牺牲都默默无闻的子弟兵,每一个都同样是谁的儿子或兄弟。”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鲜花与掌声,墓碑下百分之九十九的战士无儿无女,就化作了一个个沉默的名字。”韩试有些动情,“在看完视频的瞬间,我就知道我必须做些什么。”

  “米国有一位总统说过,我们华夏人总是被我们当中勇敢的一批人保护得很好。”韩试的眼神熠熠生辉,“前赴后继,死不旋踵,我们民族从不缺真正有血性的有担当的,却可能普通的被遗忘的人,是千百年传承里真正的脊梁。”

  “他们没有想过被铭记,但我们不应该遗忘。”韩试目光悠远,“就像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曾有一支几百人的孤军,在苏州河畔有过怎样献出生命的壮烈坚守。”

  “我希望通过镜头,让无名的英雄们短暂地复活一次,长久地印在我们的心底。”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