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3章千丝万缕(24)_深度迷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联想到赵长安应该就是李海军。还有李海军本人最终弑母碎尸后跳楼自杀的结局。

  这些应该都不在当时李海军的考虑范围内,不然,他肯定不会如此大费周章,却又多此一举地运作、占有闻忠的这笔钱。

  此外,堰城警方原本光凭相貌一致和姓名当中都有一个「康」字,进而推断赵长康就是王康(李海东),这样的逻辑推论稍显「力薄」。因为李海军和李海东、王安和王康、赵长安和赵长康,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在相貌上本就高度一致。

  换言之,和王康(李海东)相貌一致的赵长康,也有可能是王安(李海军)。

  但清河警方推断李海军(王安)的另一身份为赵长安的结论一出来,堰城警方相应地就能进一步确认,或坚定地确认赵长康应该就是王康(李海东)。

  这就好比是小学生的对应连线题:在a、b和甲、乙之间画对应的连接线。

  已确认a(李海军、王安

  )为甲(赵长安),在a和甲之间画一条对应的连接线;剩下的b(李海东、王康)和乙(赵长康)之间,即便做题的没法从逻辑上十分坚定地推导出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但也知道毫不犹豫地就在它们之间画上一条连接线。

  非此即彼。a和甲对应成功,剩下的b和乙之间,就只能彼此对应,也必然会成功对应。

  由此种种,李竹道在向何友志说的短短一句「经查,赵长安就是李海军的另一身份姓名……」中,实则蕴含了许多的逻辑推论、许多人的辛勤汗水和脑力智慧。

  同时,清河、堰城两地警方在线索信息上相互共享、互通有无,实现案件推理相辅相成、相互印证,促使案件侦办相得益彰、加快推进,其背后还隐藏了一个事实:清河警方围绕李海军搜集线索信息,堰城警方围绕真正的李海东搜集线索信息。

  也就是说,事实证明这两兄弟的相关信息在某些方面可以彼此补充,互填空白,从而实现有关案件调查侦办的相互促进。仔细一琢磨,这对孪生兄弟彼此之间本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更互换过身份,在线索信息上「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也就顺理成章。

  据此,李竹道认为马弘文坚持对李海东继续进行调查,不仅仅只是想要一个真相,这方面的考虑应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马弘文的办公室里,向娟正在扯着嗓子阴阳怪气地说怪话。整个堰城公安局敢当面对马弘文这样干的,似乎也只有向娟。

  「老马,你还是不走寻常路啊……」

  马弘文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要不是嘴上叼着一支烟,仅凭他那一对小眼睛,总让人以为他又睡着了。

  「一个外勤组6个人,4个人在查李海东。‘白土文案专案组居然有人在查和‘白土文案无关的案子。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