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章 三国到大唐_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候进入冰河期,北方严寒促使外族南下,这也南北朝之分的缘由。”

  “看来外部诸族是个祸患啊。”

  秦始皇眼中露出慑人光芒。

  “这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千年纠葛。”

  又是个新词语,扶苏赶紧记下。

  侯景之乱。

  之后又是闪过几个篡位的国号。

  公元579年。

  外戚杨坚控制北周政权。

  画面快速闪动,秦始皇知道,乱世很快就要结束了。

  隋。

  公元581年。

  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史称隋文帝。

  “外戚称帝?恐不长久。”

  画面上的文字变动。

  “七上历史完”

  “欢迎来到七下历史!”

  秦始皇有些好奇,“何为七上,何为七下。”

  王守阳咳嗽一下,“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就是我跟您讲的那个学级。”

  秦始皇似懂非懂的点零头,接着看下面的画面。

  一段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时罪在一,功在千秋隋炀帝。”

  公元610年。

  南北大运河贯通。

  公元614年。

  隋炀帝三伐高句丽。

  “看这文字描述,这隋炀帝功绩是开通南北沟通之运河?”

  王守阳暂停屏幕,嘴角露出玩味的笑容,“隋炀帝,在位十四年,期间,对内修造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赋税繁重。

  对外攻灭吐谷浑、征讨琉球,三征高句丽。民怨沸腾。导致隋朝崩溃灭亡。”

  听着听着,秦始皇脸黑了下来。

  同样是诸国征伐多年,同样是一统下后的大兴土木,频繁工程建设,四处征伐。

  “此朝竟也二世而亡。”

  竟能如此相像。

  “隋朝虽二世而亡,也为后世留下不灭的痕迹。

  其首开科举,修大运河,影响颇为深远。”

  “科举?”

  “后世选拔人才官吏之法,分科举士,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取士不问家世,不分门第。”

  王守阳将科举制度详细解释了一番,听得秦始皇直摇头。

  “儒生治国的那一套。”

  王守阳给他们描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再听科举制度,便就有些乏味了。

  画面再次变换。

  屏幕之上,一瞬间布满了四字。

  【前方高能】

  配乐为之一变!

  唐。

  公元618年。

  李渊代隋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

  无数移动的文字布满屏幕。

  【大】【唐】【盛】【世】

  “又是外戚?此朝竟有盛世之名!”

  秦始皇专注了起来。可是接下来几个字让他眉头一皱。

  玄武门之变,唐高祖让位,秦王李世民即位。

  “父子争位?”

  “李世民为李渊次子,玄武门事变,其杀了长兄,逼迫其父让位。”

  秦始皇看了看扶苏,笑了。

  又是个狠人啊!

  公元627年。

  贞观之治。

  场面恢弘,乐曲壮阔,让人胸怀舒展。

  秦始皇看着画面中的楼宇,心中有些向往之意。

  公元640年。

  文成公主和亲。

  “吐蕃是何地,能让如此盛世行和亲之举!”

  “是秦之诸羌之地,在高原之上。其疆域广阔,边境曾直抵凤翔,距离唐都长安也不过三百多里。”

  着,王守阳快速搜了一张地图,秦始皇一看,顿时明白过来。

  “簇疆域终年苦寒,没想到,竟也有如此虎踞之时。”

  “唐盛世的时候,气候温和,高原之上,人口暴涨,也是其扩张的缘由。”

  秦始皇默然良久。

  他在想,一国兴衰,如何躲过之造化。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