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四章 提高至少两个档_大明王朝15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太子朱厚照的套路。现将一些衙门里的人清除出去。然后再以各种名义,招募一些吏役。这些新招募的,自然会对太子殿下感恩戴德。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地收买人。

  这些人的议论,自然传到了朱厚照这里。

  王钦建议太子朱厚照严惩这帮嚼舌根的人。

  朱厚照却没有当回事。他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百姓的嘴,咱们是堵不住的。他们想说,就让他们去说吧。增加这些统计人员,那是为了掌握各地的经济运行情况,为咱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信息。这些统计人员发挥的作用,大家以后会逐步知道的。到那时,他们就会认为我这么做是对的。误会也就会消除,谣言也就没了。”

  对于朱厚照的宽宏大量,他身边的这帮人是十分了解的。

  所以,朱厚照这边对于这些流言蜚语,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任由大家去评说。

  宝钞在南京城发行成功后,又陆续在应天府其他各州县,以及周边的镇江府、常州府、太平府、宁国府、广德州等地推行。

  王鏊、王守仁等人建议,应该在苏州府、扬州府这样的经济发达的地区推行。推行成功后,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示范效应。然后再在常州府、太平府等地推行,那会非常顺利的。

  朱厚照对于他们的建议,也是表示认可。可是,有两点不容忽视。一个是经济发达地区,商业化程度高,货币流通量巨大,在刚刚建立统计机构,尚未形成统计数据的情况下,贸然推行宝钞,有些风险。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制造宝钞,耗费桑穰十分巨大。

  江南集团从浙江那边采购了大量的桑穰。这直接导致了桑穰价格的飞涨。

  这一点,朱厚照到并不在意。但是,浙江那边产量终究是有限的。贸然在苏松等地推行,桑穰供应不上,导致宝钞无法满足大家的兑换,那就麻烦了。

  为此,朱厚照利用南京贸易市场的马队、商队,前往四川、陕西等种植桑树的地区,采购桑穰。

  另外,朱厚照未雨绸缪,决定在南直隶大力种植桑树。

  这不仅仅是为了制造宝钞,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提高丝绸产量打基础。

  将市面上的金银按规定的兑换额度进行兑换。

  待各级衙门统计部门能够测算出各地商品的销售总额后,再根据这个数据决定增加宝钞供应量的数量。

  宝钞就按照这个推行方式进行,朱厚照认为问题不大。

  至于修堤筑坝一事,许进那边基本就没有闲着。

  朱厚照回京前,还特意嘱咐许进,一定要趁着现在没有洪水,抓紧修堤筑坝,切不可放松。

  许进也没有辜负朱厚照的期望。过年也就休了三日。

  大年初四就开始继续兴修水利。

  长江南岸,东边的苏州府、松江府各段已经陆陆续续完成连接。西边已经修到池州府。

  池州府这段长江大堤比较长,整体完工,还需要一些时间。

  至于长江北岸,由于开工较南岸晚一些,进度也就没法与南岸相比。

  许进在保证南岸的工程进度,适当向长江北岸增派了人员。

  在朱厚照看来,能够将这条长江控制住,江南的防洪水平提高至少两个档。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