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七章 回武昌_大明王朝15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讲解,刘相对于朱厚照大力推行杂交水稻取得的成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不仅感慨道:“殿下。这个杂交水稻真是个好东西。如果咱们大明都种植上杂交水稻,那岂不是人人都能吃饱饭了。大家再也不用为吃饭问题而发愁了。”

  朱厚照说道:“刘相。这个目标会实现的。可是单纯提高粮食产量还是不行的。还得有其他配套制度予以制约,否则仍然会出大乱子的。”

  刘相也听说了朱厚照的一系列改革。凭他的聪明劲,还是能够理解朱厚照的良苦用心的。

  他说道:“殿下所言极是。如果不加以制约的话,粮食产量再高,也会被一些占有欲极强的人利用各种名目予以霸占。到那时,吃亏的仍然是老百姓。”

  “不错。所以提高粮食产量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是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只有将那些陋习、弊端予以解决,才能健康发展。就如同一个病人一般,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话,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是不行的。”

  刘相一点就通,他分析道:“殿下就是在从根本上解决大明的弊端。正在为大明刮骨疗伤。”

  朱厚照就是喜欢与这种聪明人说话,他回道:“不错。本宫正有此意。只是有些问题好解决。有些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积累了这么多年,有些甚至是历朝历代的共病,要想解决,十分困难。本宫只能是尽力而为。”

  刘相安慰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殿下。您也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既然弊端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解决起来自然就颇为麻烦,颇为费劲。不过小的觉得,只要一心一意去做,即便是不能彻底根除,起码也会有所改善。小的想,这也是不错的。”

  朱厚照听了,笑着说道:“你和本宫想一块去了。本宫也是这么觉得的。尽力而为,无怨无悔。”

  与刘相谈话,就是开心。

  朱厚照能够得到这么一位善解人意、能力超强的帮手,也算是岳州府之行一大收获。

  由于是顺流而下,再加上船队加速前进。朱厚照一行终于赶在了除夕前到达了武昌。

  楚王朱均鈋、湖广左布政使朱瓒、提刑按察使汤全等人都到码头迎接太子朱厚照一行。

  这一路,朱厚照非常累。他上岸后,只是与众人简单说了几句话,就钻入了轿子。

  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楚王朱均鈋的府邸。

  由于朱厚照接受了楚王朱均鈋的邀请,此次过年自然也就被楚王安排在了楚王府中。

  对于朱均鈋的这个安排,朱厚照自然是同意的。

  他提出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不要搞得过于奢华。就按王府平时过年那样就可以。

  即便是这样,楚王府的安排,在朱厚照看来还是有些奢华。

  这令楚王朱均鈋颇有些委屈。

  好在朱瓒、汤全等人向太子朱厚照作了一番解释。每年过年时,当地的官员都会登门给楚王拜年。而楚王府也会准备酒席,宴请这些当地的大员。酒席也就是这样的。

  朱厚照听了,笑着说道:“那是本宫错怪王爷了。”

  楚王朱均鈋回道:“殿下如此勤俭,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本王会让下边发扬节约精神,杜绝浪费。”

  朱厚照说道:“王爷这么做,那就对了。想想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本宫寝食难安呀。咱们大明要想变强,最起码百姓得对咱们支持。咱们老朱家要想千秋万代,那也离不开百姓的支持。唐太宗的那句话,说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场的各位自然知道朱厚照所说的唐太宗的那句话,是哪一句话。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