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_大明王朝15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就麻烦了。

  岂不是弄巧成拙。

  别的不说,大明锦衣卫就有收集各地情报的职责。大明江南集团进驻云南,那些来往于云南、江南的商队和马队,都会获得大量的情报。

  如果沐王府真有异心。这些渠道绝对能够发现,并且将情报及时送到京城。

  只要及时掌握的情报,那就占得了先机。无论是提前谋划应对之策,还是在其内部分化瓦解,都是可行的。

  在朱厚照看来,在大明造反,无异于自取灭亡。成功的机会几乎没有。

  当然了,有人会说,当年成祖朱棣不就取得了成功吗?

  对于这一点,朱厚照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当年成祖能够取得成功,那是与建文帝朱允炆的神助攻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说,建文帝朱允炆一把好牌打得稀碎。

  接下来,大家又陆陆续续提出了一些问题。朱厚照带领大家也都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朱厚照在江南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空前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富。这也是朱厚照有底气支援其他地区的资本。

  要知道,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每个人都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到了实施阶段,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现有条件根本无法支持解决此事。

  举个例子。一个府出现了灾情。这就需要进行赈灾。朝廷需要下拨粮食,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

  可是如果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进行赈灾的话,那这个方案即便是再有道理,那也是无法实施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

  所以,方案是一回事,而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

  有了足够的物资和财富,朱厚照才敢于答应增援西北、云南,以及李东阳提出的推行宝钞和卫所换防两件事。

  别的不说,边塞、京营和江南的军队换防一事。这三处卫所卫所调换过程中,军队在路途上消耗的粮食,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另外,武器装备、兵员补充、训练支出、欠饷补发等,那也是需要花钱的。

  没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金钱,这件事情根本无法实施。

  虽然大家都认为换防一事非常好,可是现实不允许这么做。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

  朱厚照对于三人的请求,还有更深刻的想法,他并没有对众人提起。

  朱厚照进行改革的是大明的江南地区,确切地说,是大明的中部及东南沿海。

  而黔国公沐崑代表的是西南地区,重兵张安代表的是西北地区,李东阳则是代表了北方地区。

  朱厚照对这三地的支持,其实也是将江南的各项改革推广到大明的全境。

  只是三地的侧重点,以及改革的内容有所不同罢了。

  不过朱厚照借机会利用大明江南集团入驻各地之际,可以带动各地进行改革。只是有主动改革和被动改革的区别。

  主动改革就是当地的官员发现了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苗头,借鉴太子朱厚照在江南改革的经验,在本地进行改革。

  被动改革则是由于阻碍了当地的发展,或者是当地各方势力,或者是朝廷发现了问题,逼迫当地衙门进行改革。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一种进步。因为这种改革对当地是非常有益的。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