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应天府建筑公司_大明王朝15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转,就又回到了南京城。

  不是他不关心筑坝修堤这件事,而是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粮食产量问题。

  江南的土地肥沃,被称作鱼米之乡,是大明的粮仓。

  兴修水利、筑坝修堤,可以阻止洪涝灾害和干旱情况的发生。这势必会增加粮食的产量。

  可是江南地区税赋很重,土地兼并问题又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

  因此,朱厚照就想到了将杂交水稻研究出来,通过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大明的粮食安全问题。

  可是江南的第二季水稻刚刚收割。再次种植水稻就得是明年的三月了。

  眼下不是种植水稻的季节,如何培育杂家水稻呢?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这根本就难不倒朱厚照。他知道,在现代有些地区运用大棚技术种植水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朱厚照打算利用大棚培育杂交水稻,待明年开春就能直接推广种植了。

  可是现在是大明世代呀。没有制作大棚所需的农膜。即便是朱厚照搞一个科技攻关,将农膜研制出来,那时候黄瓜菜也都凉了。

  思来想去,朱厚照又想到了一种材质,那就是玻璃。

  制作玻璃房,也是能够作为温室大棚,在现在这个时间段种植水稻的。

  其实此时的大明早已经掌握了烧制玻璃的基本技术,那就是琉璃的制造。

  琉璃只是玻璃范畴中的一部分而已。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只是二氧化硅的含量及其他成分不同,而使得两者不同而已。

  南京工部不难找到烧制琉璃的工匠师傅。

  朱厚照对其进行一番点拨之后,工匠师傅就按照朱厚照的吩咐对现有琉璃工艺进行了一番改良。

  经过几次实验,终于将玻璃研制成功。虽然无法与现代工艺相比,但是绝对比琉璃要透明多了。

  其实在古代,主要是受制于工业技术水平普及程度,民间很难得到琉璃,这使得人们把琉璃看得比玉器还要重。

  而用作杂交水稻实验的大棚,工匠们早已按照朱厚照的吩咐建造完毕。整整三百亩的田地,被改造成了大棚。

  之所以要建造这么多的大棚,是因为朱厚照只是知道杂交水稻的一些基础理论而已。两系法杂交水稻、三系法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等常识。

  至于如何进行杂交,产量会最大,朱厚照并不知道。他只能是将从京城赶往南京途中,在各地收集的水稻,以及命人到江南各州府收集的水稻,进行杂交实验。

  而这,就涉及到组合问题。通过进行各种组合进行杂交,最后待其成熟后,单位面积的产量多少,自然就能看出究竟是哪种杂家水稻是最棒的。

  应天府方面为朱厚照提供了一批耕作土地多年的老农。

  他们常年种地,对种植水稻可以说是经验非常丰富。

  朱厚照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家,虽然这些人大字不识一个,可是依然明白了朱厚照的想法。

  对于朱厚照的这个想法,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农都觉得还是非常靠谱的。

  更为关键地是,如果能把粮食产量提高上来,那绝对是载入史册的一个大事件。

  而自己能够参与其中,那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情呀。

  因此,这帮老农都积极配合朱厚照,研制杂交水稻。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