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大郎的一天_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烂了之后,用木桶装起来。

  这个必须要在早上一早就熬制好,不然时间短了,没有熬制好,时间长了,熬制的羊杂汤也就失去了鲜味。

  把面糅合好了之后,需要让面团发酵,这个过程,他并不懂,但是祖传手意,他知道放上风干的小面团,能够让制作出来的面条更加好吃。

  这个过程,阿耶称之为醒面。

  趁着醒面的时候,他开始熬制羊杂汤。

  来到大厨房的时候,刘张氏已经做好了早食,这里每一户都有一座单独的厨房,从一楼到三楼都是。

  因为是石头建造,所以厨房比较小,抹上一层粘土,看起来也还可以。

  就是厨房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容易脏的地方,有一些,早已经乌漆嘛黑了。

  刘大郎家的厨房,还算是干净。

  因为他是做吃食的,知道要讲究一下,不然,那些个客人,必然不愿意吃。

  而他自己认为,一个脏兮兮的厨房,对于他这种做吃食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侮辱。

  “嗖!”

  吸了一口面条,带着点油气和食料的香气,大早上来这么一口,的确是神清气爽。

  吃完了饭,刘张氏一边收拾,一边说道:“私塾那边的夫子说大郎十个读书的料,就是年龄小了点,如果愿意,让我们准备一下,明年就可以送去。”

  刘家大郎也就是刘大郎的儿子,他们已经是三代单传了,其实刘大郎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然而当年兵荒马乱,再加上饥荒。

  早已经饿死了或者是不见了。

  刘大郎一儿一女,大的是姑娘,小的是小郎,如今大姑娘十二岁,去了景绣坊当学徒。

  景绣坊乃是长安最大的制衣坊,听说连王公贵族的衣服,都是在景绣坊里面制造的。

  而大姑娘虽说是当学徒,一个月也有着一点儿工钱,等以后,听说是学的好,手艺精巧的话,钱可能更高。

  二郎如今七岁,再过一年就是八岁,可以送去读书识字了。

  长安城内不少读书人,都会在自家或者是找个地方,建立一座私塾,可以教导一些幼童读书识字。

  长安城内还有一座最大的私塾,里面有着几百学子,都是八岁到十二三岁。

  刘大郎点点头,目光坚定,“知道了,我这每天也能赚一些,再加上大姑娘那边,等到明年,也能为大郎存下一些基业来。

  这日子过的好了,陛下又是个圣明之君,还有国师这样的仙人弟子,以后会越来越好。

  大郎是我们以后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关键,别家的娃都会送去读书,大郎既然是读书的料,我这个阿耶,就算是累死,也必然让他读上书。”

  刘张氏一边洗刷,一边轻声嗯了一声。

  刘大郎吃完了饭,开始熬制羊肉汤,等到时间差不多了,又上了楼,去了房内擀面。

  最后制作成为面饼,这面饼非常薄,等到了铺子,随时就可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