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章侍驾_执掌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哈欠从绿萼的房里出来,昨天晚上李青云和周雨婷几番翻云覆雨后,周雨婷把他赶到了绿萼那里,毕竟李青云这一走就是大半年,她晚上不能把他给霸占了,让绿萼独守空房。

  由于是天子亲征,故而满朝文武皆出城相送,李青云坐在一辆马车里,掀开窗帘的一角饶有兴致地望着路边相送的百姓和官员,这种盛大的场面可不常见。

  马车里除了李青云外还有一个人,翰林院的翰林孟万春,三十多岁,他这是第三次随着永乐帝出征,因此已经习以为常,故而不动声色地坐在对面翻阅着手里的书籍,长途漫漫,这一路上可无比枯燥和乏味。

  “孟兄,你说咱们这次出征能遇见鞑靼人吗?”不久后,李青云放下了窗帘,笑着问向孟万春,他很想见识一下战争的场面究竟是什么样的。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一旦刀戈一起,必将生灵涂炭。”孟万春能理解李青云的心情,微笑着说道。

  李青云没有想到孟万春竟然一语成谶,他本以为北征大军会与阿鲁台的人打上一场,结果来到达达兰纳木尔河,也就是阿鲁台的人活跃地区的时候,连个敌人的影子都没有看见。

  原来,阿鲁台在北征大军没来之前就收拾东西溜进了大漠,逃之夭夭,不敢略永乐帝锋芒。

  此时,经过长途奔波的永乐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随行的大臣们也对是否追击阿鲁台发生了争论。

  英国公张辅向永乐帝请命,给他一个月的粮草,他愿意领兵深入大漠,擒回阿鲁台。

  而杨荣则表示大军粮草有限,如果在这里耗下去的话那么无法保证充足供应,如今阿鲁台已逃,不如班师回朝,从长计议。

  其实,永乐十九年,永乐帝准备第三次亲征漠北的鞑靼部时,国库已经无法支撑大军的粮草,户部尚书夏原吉因为上书反对北征惹怒了永乐帝,被永乐帝下了诏狱,现在还在诏狱里面关着。

  如今的情况比永乐十九年更加严重,永乐帝连年用兵,再加上各种灾荒,大明的国库已经异常的虚弱,此次出兵的粮草好不容易才集齐。

  李青云和孟万春正好当值,立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张辅和杨荣因为出兵的问题发生争吵,进而是文臣和武将相互之间的攻讦。

  出乎意料,永乐帝一反常态地陷入了沉默,任由那些人吵来吵去,眼神有些迷离,像是心不在焉。

  “班师!”就在文臣和武将们争得脸红脖子粗,就剩下动手了的时候,永乐帝忽然开口,嘴里缓缓地蹦出了两个字,随后咳嗽了起来。

  虽然永乐帝说的话很轻,但是却不容置疑,那些吵闹的大臣却听得清清楚楚,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

  李青云敏锐地发现,永乐帝的眼神中已经有了一丝倦意,他纵横疆场数十年,此时终于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