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7章怀柔之策_执掌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的恶名,名节和声誉可就要全毁了。

  届时,皇后面对的将是整个朝堂的清流团体,那些清流“遇强则强”,越是面对位高权重的大臣就显得越强韧,这样才能彰显其风骨和名节。

  皇后母仪天下,可谓是除了皇上之外大明第二尊贵的人物,那些清流面对皇上都敢死谏到底,更何况面对张皇后,如果张皇后采取激烈的手段,岂不是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杨荣也是清流出身,自然对清流的事情一清二楚,故而劝阻张皇后惩处那些罢值的翰林,以免激起更大的波澜。

  张皇后并不是那种刚愎自用之人,经过杨荣的劝解后心中怒气逐渐消散,前去御花园见杨士奇和骞义,听取两人的意见。

  杨士奇和骞义与杨荣一样,也不赞成惩处那些罢值的翰林,以免激化事态,同时也是中了筹划此事的幕后之人的圈套,对方现在巴不得张皇后与朝堂的清流们势成水火。

  两人看来,当今之计唯有采取怀柔之策,想方设法地将吴少卿的上疏的事情拖下来,以避免与那些清流们正面冲突。

  从李青云离开京城的日子算起,倘若太子出行一切顺利的话,数天后就将抵达京城,届时只要将洪熙帝驾崩的真相公之于众,那么无论张旺自杀一事还是吴少卿家中被砸的事情,所有的麻烦都会迎刃而解。

  故而,在杨士奇和骞义的建议下,张皇后让杨荣着手处理吴少卿的上疏,召集内阁和五府六部的大员进行协商,算是给了吴少卿一个交待。

  元霞上人是洪熙帝所选,又在主持洪熙帝的斋戒祈福仪式,再加上吴少卿手中并没有什么证据,故而要想弹劾他也并非易事。

  再者说了,内阁和五府六部中的杨荣、黄淮、夏元吉和张昊等人早已经清楚事情的原委,岂能任由元霞上人就这么被弹劾了?表示等元霞上人给洪熙帝做完法事后再处理此事,以免影响了洪熙帝给大明祈福。

  出乎礼部尚书吕震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刘观等各部院堂官的意料,吴少卿受辱本应被朝廷里的那些勋贵看笑话,可是武宁候冯长安和安武侯龚魁等都督却对吴少卿一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旗帜鲜明地表示要立刻严查元霞上人,既是还大明一个朗朗的乾坤,同时也是为了洪熙帝的安危。

  仔细留意的话就不难发现,支持严查此事的都督不是与汉王私交甚密,就是与汉王走得很近。

  杨荣一方与冯长安一方围绕着何时处置元霞上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唇枪舌剑,吵闹不休,反倒是吕震和刘观等人当起了和事老,从中调和。

  如果不是张昊和冯长安等人拦着的话,两名本有怨隙的都督情绪激动下甚至差点儿就动了手。

  在双方持续不断的争吵声中,时间一点一滴地流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