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八章交付_工业之流光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战斗机的首架原型机,但很少有外人清楚在另外一处保密厂房中,十号截击型已经快总装完毕。

  甚至连截击型的发动机都已经改成青城的尺寸,既然罗罗方面已经猜到共和国在研发一款F-16同级产品,那这次从西南动机抽调两台发动机到123厂总装车间,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汪正国没有进入总装车间的资格,包括里面工人都是从总装开始就一直吃住在车间里面,期间不允许走出车间一步,虽然汪正国对这种异常严格的保密制度有些不太理解,但既然工人自己都没有反对,甚至踊跃报名加入,想来肯定也是有其必要道理。

  直到飞机完成总装,并且隔壁超七也同样要准备下线的时候,123厂这才以参加超七下线仪式的名义邀请军方大佬前来123厂参观,白天自然是热热闹闹的超七总装下线活动,晚上则是“偷偷”带领核心领导进入十号总装厂房。

  这次汪正国倒是以发动机供应方的名义进入到厂房当中,周边工装设备该清理都已经清理完毕,厂房正中间就是原汁原味的十号截击型战斗机。

  汪正国在看过之后倒是暗自做了对比,和南非方案相比:

  上位面十号机翼根部的扭转角被这次的截击型保留下来,这是当年歼九时代长时间吹风吹出来的经典设计,能有效减少诱导阻力,缓冲鸭翼下洗气流对主翼翼根前缘结构持续性的疲劳冲击。

  总的来说,截击型为了减阻、减重,在机翼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这副机翼很好地诠释了F-15那句“没有一克重点不是为空战而存在”的说法。

  至于给南非设计的多用途方案,那款飞机的机翼挂载武器数量多,载荷重量大,再加上老汪也不可能把所有压箱底的技术全部都拿给南非,也就直接采用了台风那种简单粗暴的切尖三角翼,反正多用途设计是需要门门懂,不用某项指标特别突出。

  进气道方面倒是和上位面十号有了改变,作为飞机推进系统的部分,它的设计需要和发动机之间匹配,既然现在的十号已经不再采用AL-31F,当然进气道也没必要设计那么怪异。

  本身青城发动机的喘振裕度指标比起同类发动机就要好很多,所以进气道设计也就更加简单。

  性能要求放宽之后,老汪在南非的时候就是采用简单二维矩形超音速进气道设计,直接一刀斜切搞定,彰显简单之美。

  总体评价,这次十号截击型外表看起来更顺眼,没有太多不得已而为之的奇怪设计,至于最终飞行效果如何,那还要看后期飞行测试,但想来应该不会太差。

  看到军方大佬一个个流口水的样子,汪正国倒是在一旁偷笑,就现在这架原型机,那绝对不可能有机会飞上天,毕竟很多关键电子设备都还没研发到位。

  比如最核心的机载计算机,那东西现在就虽然已经研制差不多了,607所自接到任务起,就一直加班加点工作,但可靠性测试都还在进行当中,飞控程序同样也在和计算机做最后匹配。

  按计划,其实飞控系统最早都要88年才能交付,那这架原型机的命运也只能是供诸位大佬饱眼福之后被绑上“绞刑架”,任由万恶的测试人员各种虐待,什么皮鞭、滴蜡都是稀松平常。

  毕竟飞机静力试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做,按照前人总结下来的套路走,肯定没毛病。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