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章 农业转型_惊涛拍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人戳豁子。你若顺利当选则好,否则弟弟的罪可大了。我就是一小兵,我怕啥!姐姐的前途比天大。

  韩冬赶紧解释,他相信凭艳华的聪明还能想不到这一点。

  姚艳华的脸马上有了笑意,她岂能不知其中的厉害关系呢。她暗赞,一年过去,韩冬这小子政治上成熟了许多。

  好了,姐开个玩笑。今天找你来是有事情商量,我下周要做个关于‘三农`问题发展的全县发言,你有啥想法,好点子,都统统说出来。这是姐首次发言,立争观点新,措施符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姚艳华一连提出来了几个要求。韩冬知道,这个发言关乎着姚艳华今后在县领导眼中的印象,也关乎着姚艳华下步在马背乡的施政理念。

  说来也真是太巧,昨天通过和李大山的交谈,他真的就有了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新思路。

  姐,我就以上花林为例讲讲我的看法。上花林依托丰富的山石资源建了多家石料厂,大部分的人都进了石场当了工人。土地就靠家里老头老太太管理,他们就是一麦一棒两季忙,收入太低。上花林山坡地多,由于没有机井,很多地靠天吃饭,饥一年饱一年。

  我建议把地从老百姓手中承包过来,集中管理,搞大棚种植,再返聘本村农民管理大棚,这样农民就有了两份收入,闲置的土地又得到了充分利用。

  思路真好,大棚技术从哪学?姚艳华不禁对韩冬另眼相看了。

  山东寿光有现成技术。王乐义就是那里的带头人。我们可以组织懂庄稼地的老把式,还有各村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第一批培训班。我想先从上花林开始,先搞个试点,成熟后再全面铺开。”

  乡里财政很是吃紧,一下子拿出这么钱很是困难。咱们有融资渠县没?你别看我这个乡长在他人眼里风光无限,其实乡财政没有钱可供我支配,都让潘春见这老小子败光了。没钱的乡长,难当啊,想干成事难啊。

  姚艳华一脸的苦闷,看着娇美的脸蛋上布满愁容,韩冬的内心是一阵的不舍。

  姐,愁一愁白了少年头。钱就不用操心了。先期投资让西山湾采石场先出,其它小部分让老百姓入股啊,他们成了股东,干自家的活谁还不上心。

  行,就这样办。姚艳华是直爽之人,定下的就办,“冬子,那剩下的几个服务区下步该怎样在农业上定调子?

  姐,我想让其他村的百姓种大蒜。大蒜全身是宝,经济效益高。咱们这里的的大蒜曾经全国闻名,红皮大蒜那是祥嘉品牌,慈禧老太后最爱的就是红皮大蒜,是上等的贡品。可惜现在没落了。咱们可以注册红皮大蒜`商标,不信就搞不好它。

  韩冬一下子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让姚艳华甚是感动。乡长助理的帽子,看来不是谁戴都能戴得住的。

  姚艳华亲切的看着韩冬,那眼中夹着欣赏和赞扬,当然还含着另外的情愫,不懂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