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章 红皮大蒜进京城_惊涛拍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它的羽毛尽管再漂亮也是只光吃食不下仔的扔货啊。

  三分之二还是留了下来,他们相信红皮大蒜的前途充满了光明,但更相信韩乡长个人的人格魅力。

  秋收之后,韩冬从省农院引进了红皮大蒜原种。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地肥全是生物肥。一定按照有机化种植。

  于是同时,韩冬注册了"祥嘉牌"红皮大蒜商标。又请了省农院一位对红皮大蒜颇有研究的专家,天天住在大蒜基地,严格按照生产规范办事。

  看着蒜苗在一天天的长高,展望着红皮大蒜的美好前景。韩冬既高兴,又忧虑。他怕自己一个个小小的失误,会让红皮大蒜的品牌受到巨大的创伤。自己名誉事小,但伤了百姓的心那才是大事。

  古人云: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代社会却恰恰推翻了这个理论。不把巷子里的酒搬出巷外卖,酒再好,也不会有人理会的。

  宣传至关重要。红皮大蒜也需要一个宣传的品牌,从种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都要让消费者监督,让人吃的是绿色,吃的是健康。

  如果在省市电视台做广告,那广告费可是按秒算,长期宣传令种植社实在吃不消啊。他突然间想起了一个人。

  "老领导,您好!韩冬向您报到。"韩冬按响了县委宣传部长包玉来的手机。

  "冬子啊,你小子土鸡变成了金凤凰了,成副乡长了。是不是,尾巴一翘,把老领导也忘了。"

  "老领导,别提了,就这芝麻大的小官,不值一提。"

  "哎呀,你小子胃口可不小,副乡长还挂不住你,行,有志气。你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啥事?"包玉来的眼里清澈的很。

  "老领导,就你了解我。我就直说了,我们上花林有百亩的红皮大蒜,纯有机的,我想请您来给大伙讲讲话,关心关心我们种植社呗,另外让电视台的一块来帮我们宣传宣传吧。"

  "你小子,挺有思路。听说你搞了大棚基地,种了水稻,这又弄了红皮大蒜,一片红红火火,你小子请我是虚的,让电视台宣传是真的。我想这样,你整好材料,我们上报省委宣传部,你就等好吧。"

  挂掉电话后的韩冬无比激动:还是老领导高瞻远瞩,帮了大忙。

  在大蒜收获的前几天,副省长王玉喜亲自来到了马背乡,他点名检查马背乡农业是如何逆境中发展的。

  潘春见慌慌张张,拿着稿子就要照本宣科。这位分管的副省长向来工作认真,对人不留情面。

  "同志,你平常做事也要稿子吗?你乡水稻种了多少亩?有多少户农民转让出了土地?你乡种了多少亩红皮大蒜?"

  潘春见根本闹不清这些数字,一脸的窘态,在省市县三级领导前丢了丑,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同志,基层工作来不得半点虚。韩冬乡长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一面不识的副省长就张嘴呼出了韩冬的名字,让市县领导吃惊不小。表面平静的韩冬却也是一身冷汗。

  "尊敬的首长,我乡水稻种植1015亩,288户村参加了土地转让。目前红皮大蒜种植了203亩。回答完毕。"

  "好,这才是基层乡长的样子。懂民情,知民意,真正为百姓办事,才是我们党的本色啊。"

  王省长重点看了红皮大蒜基地,对这个有机蒜很感兴趣。尤其他看了整个种植过程的录像后,拍拍了韩冬的肩膀。

  "韩冬乡长,我做你们的形象大使,我帮你们把红皮卖到北京去!小伙子,好好干!"

  临别,韩冬把红皮蒜装满了领导车的后备箱。

  市委书记杜昌文一直注意着这个副乡长,对他的干练很是欣赏。但当王玉喜省长那对韩冬喜爱的劲,他对韩冬又增加了一丝好感。

  韩冬还在高兴中的时候,他没想到某些人又悄悄的对他下了黑手。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