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1章 饶乐山巅(七)_大唐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僙的重孙,与宪宗皇帝同辈,而僖宗则是宪宗皇帝重孙,相当于让僖宗这个重孙当重叔爷李煴的太上皇,也算历史上的一次趣闻。

  新帝一立,田令孜就知道自己情况不妙了,他当即宣布下野,躲到西川去当监军使,投靠驻兵成都的表兄陈敬瑄,后来两个人都死于王建之手。田令孜一倒台,百官的心中自然又重新倒向了僖宗皇帝,毕竟正统观念是当时的主流。僖宗皇帝没有了田令孜掣肘,开始想办法收回大权,他让宦官杨复恭以大义名分秘密联络朱玫的部将王行瑜,许了诸般好处,让王行瑜起兵,斩杀了朱玫。大部分朝官都想迎僖宗回驾,所以和王行瑜密议,要废了新帝李煴。有些和李煴关系不错的朝官就带着他逃出了长安,往奔河中王重荣。

  王重荣虽然是导致僖宗皇帝出逃的首因,但他痛恨的是田令孜,对僖宗皇帝还是比较忠心的,听说田令孜下野,他的不满情绪就消除了,所以抓住了李煴,将他的首级送往汉中行在,向僖宗皇帝表明自己的心意。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僖宗皇帝瘦弱的身子骨也扛不住了,他回到长安不久之后便即病逝,于武德殿驾崩。是年,僖宗皇帝七弟李晔在宦官杨复恭的力挺下承继大宝,改元龙纪,便是今上。

  今上曾经用过的年号包括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直到现在的天复。但他还不是改元最多的大唐天子,排名第一的是高宗皇帝,曾经用过十四个年号,接下来是武后,用过十三个。到目前为止,今上已经用了六个年号,与先皇僖宗并列第三。但他的改元与祖上不同,每一次改元都实实在在是因为大变而改元。从这么多次改元之中,也可以大概知道这个天子经历过多少次坎坷,他的命运有多凄惨!

  韩延徽提到“中和之变”的目的不是要和冯道共同回顾这段大唐中枢风雨飘摇的日子,冯道也明白,他的目的是要点出其中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襄王李煴。

  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皇帝逃至西蜀,途径马嵬驿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内侍李辅国发动兵变,要求玄宗皇帝归政于太子李亨。玄宗无计可施,只得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让李亨真正取得了太阿之权。这就是玄宗之后主持平灭安史之乱的肃宗皇帝。肃宗长子名李豫,是为代宗皇帝,而他的第九个儿子,名叫李僙,乃肃宗与裴昭仪之子,赐封襄王。李僙于贞元七年去世,其子名李宣,承爵伊吾郡王。襄王一系没有当皇帝,他们一直在六王宅过着舒适的生活,所以活得比较长,所以辈分比较高。

  到了伊吾郡王之孙、重获襄王爵位的李煴时,僖宗皇帝已经是他重孙辈了。本来李煴还可以多活几年,可惜他被汾宁节度使朱玫看上了,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