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1章大明版本的军校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因为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够获得巨大功劳的办法,只要做成一半,曹国公的爵位能重新回到李家。

  可一旦走上那条路,他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他还摸不清小太子对于做这件事的决心如何。

  多在京城里待一段日子,等着多了解情况,见到太子后再说吧……

  李继业捂着心口回去了,继续辗转反侧。

  ————————

  关外,大宁城。

  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在仁宣之时被废弃的旧城池终于重新焕发生机。

  李秉做上了他的老本行,从周边招募流民过来垦荒居住。

  为了鼓励人口迁过来,他还请示朝廷,开出了“落地分田”的政策,只要人来了,那就能按人头每人分得三十亩田,不论老幼。

  相对于此前政策,分得的田地也许少了,但一应的生产工具,比如铁犁锄头等等,都可以由朝廷低价租借,并且没有利息。

  甚至于辅助耕种的牛马,也因为去年的缴获而非常充足,可以让新来的农夫完全的把名下田地开发出来。

  而且大宁城还有农会存在。

  分田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口到来,等人在大宁城扎根了,李秉又会以各种理由和政策,想办法让农夫们加入农会。

  当然,对比起直隶那边大多“田地归公”的做法,关外的农庄还是用股份制用的多。

  毕竟对于离开老家过来开荒的百姓来说,他们没见过小太子的农庄有多好,信任度不高,还是得在手里捏住一份地契,才能安心的服从朝廷安排。

  等他们感觉到集体化生产的好,也喜欢了农会的制度后,便可以跟直隶那边同步起来了。

  除了农庄这种最基础的建设之外,第二项就是军队的管理了。

  毕竟大宁城的地位特殊,经济发展是其次,主要目标是为大明建立起北方的一个要塞。

  “周六福!”

  “去武会上课了!”

  陈永贵大声一喊,召唤小伙伴。

  他俩因为都是从京城周边加入的军队,在路上就有了交情,入伍后也幸运的分配到了一个小队,如今已经成好友了。

  “来了!”

  周六福放下手里的木棍,停止了在地上乱写乱画,跑过去跟陈永贵并肩而行。

  今天是大宁城驻守士卒换防的日子,被换下来的守卫可以休息休息——

  不过很可惜,这种休息就跟后世所谓的“高三放假”一样,嘴上说着会有的,实际上还得补课自习。

  真正给士卒活动的时间只有半天,然后……就是上学!

  周六福永远都想象不到,自己一个文盲在参军之后,仗还没打几回,竟然就去认字了!

  虽然教授他们的先生很多都是退伍下来的老官兵,知道的东西也不多,但教他们一些常用字和战斗经验,是完全足够的。

  这让周六福这等出身底层的人受益匪浅,加上心里有“提升身价,娶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