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5章皇次子的封地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榜公布今年的进士排名后,一甲三名考生的答卷也是被放了出去,供人点评的——

  这可是乾圣朝的老传统了。

  在朱见济对科举进行修正后,除了增加考试科目和考试范围,还常用“统分制”来为考生进行排名。

  对此,当然有人不满。

  别人写了啥东西啊,能得那么高的分数?

  而且科考大事,每次都能引起无数人的关心,地方上也出现过因为不满自己名次,从而跑到京城对当地官府进行举报投诉的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直发生,浪费人力物力,消磨大家的感情,朱见济直接下令,又给科举考试增加了新的规矩。

  那便是每次考试之后,前十名的考卷都要对外进行公布,让那些不满于排名落榜的人心服口服。

  当然了,那些卷子都是抄录版,原稿是需要当地官府收藏,然后送到国子监和礼部,进行共同保管的。

  等到后世,那些收藏来的各种卷子,估计也会变成文物,陈列在博物馆里继续让人指指点点。

  在科举改革之初,就有聪明人猜到了皇帝扶持明法、算数的心思,先行一步搞了几本《法学小解》、《数学小解》出来,以供那些以前只读四书五经,对这些科目全无了解的考生临时抱佛脚。

  在前几次科考之中,由于刚刚开始实行,没有一下午提高题目难度,还真让一些基础极低的人低分飘过。

  由此,在民间还催生了大明朝版本的“教辅行业”。

  毕竟寒窗苦读多年,谁也不愿意因为朝廷政策的转变而放弃前程。

  还是朱见济的那句话——

  只要能让他当官,哪怕学五代南汉之时,规定进士都得被阉割成太监,也是会有不少人积极参与的。

  而两张卷子公布之后,一些原本想趁机抹黑,发泄一下自己不满的家伙也闭了嘴。

  毕竟上面的内容完全不是自己写的那份能媲美的。

  两人写的字数也很多,洋洋洒洒,一张卷子便要占据一个板块,并且全篇没有错字,都是端正漂亮的宫阁体。

  就这答题写字的水平,便不是一般学子能够追上的。

  谁让殿试之上,能紧张的人脑袋空空?长篇大论下来,总有可能写错字。

  科举制流行了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过到了最后考场之上,方寸尽失,汗流浃背,最后考试发挥失常的例子。

  “把每次太学和科考前十名的卷子公布出去,是要让天下人意会到朝廷态度的。”

  面对儿子的提问,朱见济提高腰带给太子解释道。

  “有些东西,还没有做成,条件也不够充分,但偏偏要去做,便需要提前放一些风声出去,让大家察觉起来,讨论起来,促进问题的暴露,也促进问题的改正。”

  太学和科考选出来的人,极大部分都是要步入仕途的,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皇帝本人还时不时去驾临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