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七七章 造势_二道贩子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把情绪酝酿一下,然后在某个恰当时机,安排几个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在路上向海靖丢个臭鸡蛋或者鞋子之类的,让世界看到中国民心所向。

  再接下来就不用特意推动了,英法俄这些国家会如获至宝般接手的。

  至于以后如何完成神转折,那都是小事一桩而已,老百姓还不好忽悠嘛,随随便便制造点意外事件,比如说英国潜艇击沉中国商船之类的,很容易就可以把舆论一下子扭转过来,这种小事杨皇帝有的是招儿。

  于是在一帮阴谋家的幕后操纵下,随着正在英国访问的著名诗人,上议院世袭议员,继承了李鸿章爵位的李经述公爵,在伦敦因为看到了那些在轰炸中受伤的英国小朋友,而写下的一首带有谴责德国味道的诗篇,原本一直持中立态度的中国舆论,开始明显得向着协约国集团靠拢。

  这种意外之喜,让英法俄三国都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虽然这种转变有点太突然,甚至有点不真实感,但对于目前正处在困境中的协约国集团来说,却无疑是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法国人首先做出了反应。因为这段时间德国在中国民间,一直揪着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问题在抹黑英法,所以法国政府宣布将原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一万余件鸦片战争时候,法军从圆明园抢劫的文物归还中国。

  至于其他的,据说在德军占领期间失踪了,这部分是当初抢运出来的,并且法国政府还为当初火烧圆明园向中国人民诚挚地表示歉意。

  “真不要脸,还让德国人抢去了,枫丹白露宫的没让德国人抢去,他们怎么不把那儿的也送回来?”杨皇帝对法国人的小家子气非常鄙视,不过他们既然这么配合,当然也要同样配合一下。

  于是中国报纸上立刻开始大肆宣传法国人民的友谊,紧接着跟在法国后面,英国也宣布将部分文物归还中国,并且同样表示歉意,这下子中国舆论上中英中法友谊的调门就更高了。不过不同声音也是不少的,比如说一些报纸就指出,卢浮宫的中国文物数量并不多,当年法国人从圆明园抢走的文物主要在枫丹白露宫,而枫丹白露宫可没被德军占领过,怎么没见法国人把枫丹白露宫的文物也还回来?

  由此可见法国人不过是在欺骗中国老百姓的善良而已,一点诚意都没有,还是德国人好,他们从来没侵略过中国,但英法俄三国在中国可都是血债累累,尤其是法国,从鸦片战争到越南战争,中国主要敌人始终是法国,善良的中国人民,不要被他们的小伎俩给骗了。

  这种论调的确对于正在逐渐升温的中法关系泼了一盘冷水,一时间对法国敌视舆论又多了起来,甚至有些报纸公开宣传应该加入同盟国,然后去把当年英法从中国抢走的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