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零零章 困境_二道贩子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约国方面就更不干了,说到底他们在欧洲战场上占据优势,同盟国因为巴格达铁路枢纽安卡拉的陷落,现在完全处在守势,纵然战斗力最强的中国欧洲军团也不得不如此。

  这种情况下你们还如此强硬,那就未免有点太过分了。

  “过分?我不觉得有任何过分之处,失败者必须无条件接受胜利者的处置,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参加谈判的中国代表伍廷芳淡淡的说。

  “伯爵阁下,我需要提醒您,你们还不是胜利者。”英国谈判代表张伯伦高傲地说道,这位张伯伦并不是后来成了国际笑话的那位,而是他哥哥奥斯汀.张伯伦,他们的老子约瑟夫.张伯伦也是现在英国政坛风云人物。

  “好吧,这话我的确说得有点早了,那么我们不妨等一下,等我们成为胜利者以后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伍廷芳耸耸肩说道。

  斯德哥尔摩的第二次正式谈判再次破裂,既然谈判不成那就只好继续打了,塞尔维亚的美英联军开始向保加利亚进攻,而奥斯曼境内的俄军在夺取安卡拉之后继续分别向伊斯坦布尔和科尼亚进军,很显然准备把中国欧洲军团和奥斯曼军挤死在中间这块狭窄的区域。这支曾经把协约国差点逼上绝路的军团目前处境艰难,陆地上的供应完全断绝,只能依靠飞艇的空中补给,哪怕中国调集了所有国内能够调集的飞艇,甚至连杨皇帝的皇家飞艇都派了过来,但能够提供的补给依然是杯水车薪。而且这支军队甚至还不如德奥两军,德国和奥匈帝国至少还能自己生产绝大多数武器弹药,奥斯曼帝国可没什么像样的军事工业。

  没有足够的弹药补给,中国士兵再能打,装备再好也白瞎了,面对从两面夹击的两百多万敌军只能步步后退,甚至原本最有优势的轰炸机部队,也因为需要充当运输机从大马士革向伊斯坦布尔空运补给,而不得不大幅减少轰炸次数。

  为了重新打通巴格达铁路,中国陆军第十五集团军和后来赶到的第十七集团军迅速开始向巴格达进军,而同时在北方第十集团军也已经开始进攻德黑兰,另外为了防止美英联军再次从侧翼登陆进攻大马士革,第十七集团军有两个军在吉达港登陆然后北上叙利亚。

  就这样内线俄国人拼命进攻,外线中国人拼命进攻,几百万人把奥斯曼帝国变成了一座巨大的战场,互相拉锯之下这个本来就不算大的国家以极快的速度逐渐沦为废墟。

  而在更遥远的北方,西伯利亚战场上俄国的土地却在以几乎同样的速度沦为废墟,因为中国第八集团军在阿特巴萨尔突破了俄军防线,就像一记右勾拳般杀向尼古拉斯大公率领的俄军后方,他不得不又弃伊希姆河防线,然后撤退到了库尔干。再退可就退到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一带了,虽然现在丢弃的这些地方都属于地旷人稀没什么价值,但要是再让中国人打到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这问题就严重了,那就等于叩响欧洲大门了。(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