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1【借钱】_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人信奉顺势而为。”

  “你越说,我越糊涂。”罗杰不懂围棋。

  周赫煊笑道:“也就是说,只要南京和武汉和解,冯玉祥和阎锡山必然稳定立场攻打奉军,张作霖只剩下退兵出关一条路。”

  “你认为南京与武汉能够和解?”罗杰皱眉道。

  “拭目以待吧,”周赫煊不再多言,转而问道,“领事先生,航道治理计划进行得如何了?”

  “已经拿出了大致方案,只等天津地方政府配合。”罗杰笑道。

  因为事关自身利益,天津各租界非常齐心,就连日本商人也同意用三年后的关税发公债。他们雇佣水利专家,迅速拿出海河治理工程计划书。打算仿效1760年清政府在三角淀滞洪放淤的办法,将永定河水导入津北塌河淀一带,使泥沙积淀、清水泄入金钟河。

  大致方案拿出来后,又开始制定具体的计划,总共分为三大项、20多个子项。

  这个工程极为浩大,涉及范围很广,东至筐儿港河,西至线河村东,南至刘安庄、小淀,北至刘招庄、二闫庄。总预算造价一百零七万多元,如今义和祥、同义成、大兴土木、其昌、远东、永泰等工程公司正在竞标承包。

  如此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自然需要天津地方政府配合。

  此时褚玉璞正在江北一代驻防,连番电报打过去后,褚玉璞不耐烦地回应说:“只要不是老子出钱,你们看着办吧。”

  天津地方官员得到允诺,也立即行动起来,派水利部门与洋人接触,联合成立海河整理委员会。接着便是各种开会讨论,一直拖到七月份,汪兆铭都在武汉“清共”了,天津的水利工程还没开工。

  周赫煊没等来以工代赈,却把北大的代理校长钟观光等来了。

  ……

  钟观光风尘仆仆地奔到报社,一见面就说:“周校长,我是来找你讨银子的。”

  “教育部又没拨款?”周赫煊问。

  钟观光叫苦连天道:“不是又没拨款,是一直没拨款,老师们四个月没领到薪水了。我原本不想来麻烦你,但实在是撑不下去。现在已经期末,学生们都离校了,但老师们却赖着不走,一个个吵着等米下锅。”

  “需要多少钱?”周赫煊问。

  如今张作霖成立军政府,北洋政府完全成了摆设,别说让教育部拨款,就连教育部自己的人都拿不到工资。

  钟观光盘算道:“现在已经积欠教师薪水3万元,我也不想太多,能有1万元渡过难关就行。你再去找张作霖说说情,让他随便从军费里漏一点出来。”

  “我又不是他爹,哪里要得到钱?”周赫煊苦笑。

  他心里对张作霖颇为鄙视,老张把自己在东北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得还不错,但入关之后却只管打仗,根本不理民政。说穿了,张作霖就没把直隶当成自己的地盘,根本不管公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