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1【步步错】_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出决断,甚至开始后悔不听周赫煊的劝阻,在冲动之下武力收回中东路。

  就在这种患得患失的状态下,张学良乘坐专列返回沈阳,召集手下军政和外交人员开会。

  东北军如今少壮派正得势,大部分都叫嚣着要打仗,因为只有打仗他们才能升官发财。政务官员则不愿打,说是东北百废待兴,财政捉襟见肘,根本就没那么多银子开战。

  外交人员莫衷一是,有的说该和谈,有的说找英美列强调停,还有的说苏联人不足为惧。

  整个会议现场吵成一锅粥,张学良听得头都炸了,思绪比没开会之前还乱。

  最终,张学良决定采用周赫煊的建议,一边派出使团找苏联和谈,一边让前线加强防御,并调拨增援了一个主力军团。

  若是周赫煊知道了张学良的举措,估计会气得吐血。

  周赫煊的建议根本就不是这样啊,他让张学良选择,要么拿出诚意和谈,要么集中全力雷霆一击。

  而张学良在干嘛?

  他一不释放被捕的苏联人员,二不归还中东路的企业,只想着苏联退让,然后趁机收回部分中东路权利。

  苏联都已经宣布断交,并且派遣大军了,这种毫无诚意的谈判他们会接受?这根本就不是谈判,而是对苏联的侮辱!

  而在军事方面呢,张学良完全不做打大仗的准备,也不敢主动进攻掌握先机,只是被动的添油防御。

  这次谈判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让苏联增兵的时间更加充裕。而本土作战的东北军,反而毫无准备,还寄希望于苏联人退让。

  终于在七月底,苏军的第一支援军抵达中苏边境,并越界陆续占领各处交通要道。而东北军甚至不敢接敌作战,因为上级没有发出战斗指令。

  到八月中旬,苏军占领了鸥浦县城。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县城被占意味着丢城失地,也意味着战争不可避免。

  张学良终于下达对苏作战动员令,派兵6万增防国境。

  还打个屁啊!

  边境各处交通要道都被苏联占了,人家的大部队也已经增援过来,你现在才想着发布战斗动员令?

  最扯淡的是,中东铁路虽然被张学良武力收回,但职工却以苏联人为主。

  现在两国交战,苏联铁路工人直接玩罢工,导致东北军增援部队无法准时抵达,这特么叫本土作战?

  常凯申还跑出来煽风点火,以中国国民政府名义,发表对苏联交战的宣言,导致战事从地区冲突升级为国战。

  直至9月初,苏军在东北已经集结8万军队。

  等增援部队到齐后,苏方谈判人员宣布和谈破裂,认为东北方面毫无谈判诚意,决定对东北军发起致命性攻击。

  而在此之前,张学良只敢增兵,不敢主动出击越境苏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军事要道和据点被白白抢占。

  激烈战斗终于打响,苏联出动了海陆空军,中苏海军甚至爆发海战。

  强大的舰队、凶悍的骑兵,还有数量庞大的飞机、坦克和火炮,张学良终于领略到什么叫大苏联红军。

  整个10月,东北军被打得连连败退。

  张学良再次翻出周赫煊的那封长信,忍不住有种想要落泪的冲动,他写信给周赫煊道:“未听贤弟之言,悔之晚矣……”

  张学良还想问周赫煊如何补救,却被天津那边的张乐怡回信告知,周赫煊已经坐船前往美国了。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