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9【瞎子】_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种传统的客栈,楼上为客房,楼下为饭店。

  傍晚,一家人坐了两桌。

  周赫煊看着满桌饭菜毫无胃口,感觉心里憋得慌,既因为眼下的局势,也因为章太炎的遭遇。

  突然间,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传来,吚吚呜呜,催人泪下。

  周赫煊听到这熟悉的曲调,惊讶抬头,朝店中四顾。

  只见门口不远处,坐着一对中年夫妇。妇人衣衫褴褛,手中握着一根小竹竿;男人是个瞎子,身着长衫,背着一把琵琶,坐在板凳上拉奏二胡。

  二泉映月!

  曲声如泣如诉,让人肝肠寸断。

  一个食客听得不耐烦,猛拍桌子道:“拉的什么玩意儿!哭丧啊!”

  瞎子立即停下来,说道:“客人若是不喜欢,那就换一首雄壮的。”

  “快换,快换!”食客连声喊道。

  瞎子把二胡交给妇人,取下背上的琵琶,激情弹唱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周赫煊听得目瞪口呆,这瞎子居然把琵琶弹出了古典吉他的味道,再加上用手敲击面板,活脱脱一个人搞出了乐队效果。

  原来,瞎子阿炳,不仅只会拉二胡。

  “好!”

  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唱完,全场喝彩。

  妇人立即起身,抱着个竹篮讨赏钱。刚刚还在喝彩的食客,一个个专心吃饭,只有两人扔出了几个铜板。

  周赫煊将一张1元法币放进竹篮,说道:“我要听先前那首曲子。”

  “谢谢先生!”

  妇人连连鞠躬,回到瞎子身边低声道:“客人给了一块钱。”

  瞎子立即抄起二胡,麻溜的演奏起来。这次没人再说什么,周赫煊花钱点曲儿,谁敢反对那就是挑事。

  曲声在引子和第一乐句时,凄凉如水,勾人哀伤心事。到达第二乐句,突然打破平静,变得稍微激昂起来,仿佛在发出无限感慨。直至第三乐句,旋律刚中带柔,犹如经历风中劲竹、雪中寒梅。

  辛酸、苦楚、悲凉、自傲、顽强……种种感情,都在乐曲声中表达出来。

  听着曲声,周赫煊仿佛看到历经苦难而屹立不倒的中国。

  上辈子听《二泉映月》,怎么就没有如此感受呢?

  等到曲声结束,周赫煊走过去,往妇人的竹篮里放进一张10元法币,问道:“曲子叫什么?”

  瞎子回答:“《惠州二泉》。”

  周赫煊说:“我觉得《二泉映月》更贴切。”

  瞎子琢磨片刻,饱经风霜的脸上突然露出笑容:“好名字。”

  “你叫什么?”周赫煊又问。

  瞎子说:“别人都喊我阿炳。”

  周赫煊道:“我想长期雇你唱曲儿,每天1元钱,愿意吗?”

  瞎子的手微微颤抖:“有的吃就好。”

  “那行,你继续吧。”周赫煊说。

  瞎子把二胡换成琵琶,笑道:“那就来一段《十九路军英勇抗战》,我自己胡乱编的,尊客请听。”

  叮叮咚咚的琵琶声响彻酒肆,响亮的歌声从瞎子喉咙发出:“上海本是,中国场哼!拨勒几只,外国猢狲。你也来抢,他也来分……客人反倒,欺负主人。枪杀百姓,也勿抵命。权柄夺勒,他的手心。不讲公理,反叫文明……黄埔江边,十九路军,大刀队列,杀敌逞英。入侵敌寇,胆战心惊。刀光闪闪,逃窜无门,头颅落地,像割瓜藤……全国上下,誓做后盾。爱国同胞,协力同心。定把敌寇,赶出国门!”

  “唱的好!”食客鼓掌高呼。

  瞎子也知道,全国上下协力同心,定把敌寇赶出国门。

  我们的先生们怎反而看不见呢?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