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9【七七事变】_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大,只要站得不远,旁人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用不着张季鸾复述通话内容。

  周赫煊接过电话筒,说道:“我是周赫煊,以我个人名义,通电全国:兄弟们,姐妹们,同胞们,战争已经爆发,平津危矣,华北危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我们不能妥协退让,否则华北将变成第二个东北,只有全民坚持抗战才是出路!余恳求各党派势力,放下矛盾,放下争端,一致对外!”

  电话那头的速记本领很强,只过了几秒钟,便回应道:“周先生,您刚才说的我都记下了。现在复述一遍,看是否有错漏:兄弟们,姐妹们,同胞们……”

  “没有错误,请尽快通电。”周赫煊说。

  挂断电话,周赫煊从衣兜里拿出稿件:“这是社论,你拿去刊发号外吧。”

  “你早料到了?”张季鸾惊道。

  周赫煊点头说:“半个月以前,这篇社论就写好了。日军从六月中旬至今,多次在卢沟桥和宛平河套演习,其战略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宋哲元及其部下,应该也是能猜到的,只是他们不愿接受现实,还抱着侥幸心理而已。”

  张季鸾深感佩服,说道:“那我回报馆了,我也要写两篇文章。”

  “去吧,别耽误了时间。”周赫煊点头说。

  等张季鸾离开周公馆,周赫煊颓然瘫在沙发上,七七事变终于还是如期而至了。

  于珮琛问道:“先生,我们该做些什么?”

  “只能看着,”周赫煊颓然道,“该说的话,我都在《大公报》社论里写了,剩下的就是政府和军人的事情。”

  ……

  在周赫煊通电全国的同时,国党和共党相继发了通电。

  许多没能力自设电讯室的小报馆,直到半上午才接到消息,随即慌慌张张的准备发号外。

  北方事变,举国皆惊!

  身在庐山的常凯申,紧急召开军事会议,随即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当天下午,红军各部将领联名电告常凯申:“红军将士,咸愿再委员长领导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事实上,就在七月七号那天,周公便已经来到上海,同行的还有博、林二人。他对地下党员做出七月指示:“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和为国的全面抗战势在必行,不可避免……不久,上海和北平都会发生意外事变,形势会急剧变化。对此,我们思想上必须有足够的准备。”

  周公这番话说出口,还不到12个小时,卢沟桥事变就发生了。

  紧接着,周公又以看戏的名义,借黄金大戏院的办公室,与文化界和统战人员座谈。

  此次座谈,被誉为“上海文化史上一个转折性事件”,自此之后,左翼文人纷纷成立爱国救亡组织,并把矛头从阶级斗争转为对日抗战,各种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