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一章 莺莺塔_鬼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普救寺,位于河东永济蒲州古城东六里的峨嵋塬头上,塬高十丈,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地势平缓。普救寺原名西永清院,始建时期已不可考,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叛乱,后汉朝刘知远派郭威去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

  清人咏《普救寺怀古》曰:禅院谁寻西永清,当年折箭与僧盟。将军坐拥三千甲,老衲言销十万兵。孰假微之作艳语,竟将乌有赚狂生。梵宫难洗头陀耻,怒目金刚气未平。

  如今,历经千年岁月沧桑,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坍湮没,仅余一座40米高十三层的舍利砖塔(莺莺塔)依然屹立于土岗之上。

  莺莺塔,是一座古朴典雅的方形密檐式砖塔,以其独特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以及四川潼南大佛寺石琴并称为“中国四大回音建筑”,同时也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比萨斜塔一道被誉为世界六大奇塔。

  莺莺塔古称河东蒲坂舍利塔,是中原第一座被佛教界认可的佛祖真身舍利塔。在古梵语中,舍利子名“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或遗身,是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往往高僧的遗体经火化后得有所留。舍利子的形状千变万化,颜色有白、黑、绿、红等单色或彩色的,白色舍利子为骨骼所化,黑色舍利子是头发的,红色舍利子为肌肉,而绿色或是五色斑斓的舍利子,则属于内脏。当年,释迦牟尼佛祖涅槃后,化出舍利一石六斗,古印度八个国王各得一份,在各自的领地内建塔供奉。到了印度孔雀王朝时期,有一位阿育王,曾经非常暴烈,频频发动战争,但在某一天突然顿悟并开始全力弘扬佛教。他开启了佛祖8个舍利塔中的7个,取出佛陀舍利共达84000颗,在天下遍筑舍利塔。据《菩萨处胎经》中所述,阿育王散发舍利建塔时,“今华夏天下,分得一十九所。”佛书《法苑珠林》具体列出了阿育王在中原为供奉佛祖舍利所建的19座塔名和立塔地点,其中河东蒲坂塔也就是莺莺塔为第四座。

  凡游人在莺莺塔下以掌相击,便可听到自塔上传来“咯哇!咯哇!”的蟾鸣之声,令人不得其解,方志中被称为“普救蟾声”。

  洛阳才子张君瑞上京赶考,途中遇雨暂避普救寺,巧遇扶送父亲灵枢回乡时滞留寺中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上演了一幕感人至深凄美的古老爱情故事。

  唐代才子元稹将其演绎成传奇小说《莺莺传》,元代大戏剧家王实甫又依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