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3章 第七十三章_和离后我成了将军夫人(穿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任留下的,是躺着都能挣功劳的大好图景。

  权势如同美酒,能醉心田,不是人人都有闻岱的魄力与胸襟,将相当于半壁江山的虎符拱手相让,放着唾手可得的战功不要,甘心在长安办什么御骑营的。

  换个人,怕不是早早在朔方培植起势力,争取当个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有兵在手,天下我有。谁还冒着被皇帝猜疑打压的风险回长安?更有谁会操心年轻武将的培养问题?正因如此,方伯晏才明白闻岱的这份不念栈权位有多难得,忍不住出言挽留:“师父,你当真现在便要退?朔方主将多风光。”

  “不现在退何时退?”闻岱笑道,“非要到极处便是好么?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况且今岁上,东南诸路时有海寇犯边,虽还不成气候,但我观邸报所言,零散海寇背后有其势力,我大桓还需练水师。西南诸地土人也向来不安稳,还有新的良种马与火炮,都需多多实验,才能形成战法,统一推行。如今军中人才凋零,良将甚少,我又不能分/身,是时候培养下一代武将啦。”

  舒宜震惊了一下,闻岱和她一道在朔方,都是忙得一个人恨不能劈成三瓣用。闻岱是哪来的精力看邸报犄角旮旯里的东南战报,还说得头头是道?

  闻岱倚在城墙上,继续不急不缓分析。他胸中似有一整幅大桓舆图,几句话便将东南海寇、西南土人、西北突厥之患分说清楚,还将大桓在各地分布的守军也讲解一遍。

  末了,闻岱道:“如今我大桓国力强盛,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承平日久,不免武备松弛,人不知兵。谈及战事,朝堂上多少人摇唇鼓舌、滔滔不绝?但又有多少人真见过血?直将兵事想得如神话志怪,全不知其艰难谨慎之处。良将良兵,近年也少现,和开国之时相比,相去远矣。”

  “但兵事不可轻!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似前朝末帝,穷兵黩武,自然不可取,但一味率性轻忽,便是将大好河山拱手相让。止戈为武。练兵不是为了侵扰别国,是为了平乱、克敌,是为了太平安定,止息兵戈。如今正当厉兵秣马,强军富民,外敌自然不敢来犯,内忧亦无从生乱,届时臣亦可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观一副盛世太平,海清河晏之景。”

  舒宜听得怔怔,闻岱从来是胸怀大格局的人,他的目光不在朝中权位这一亩三分地,而在整个大桓的军事布局,乃至千秋万世的安定基业,为此,他可以不计一己得失。

  想争权?你们自争去。他出征朔方,一去半年,是因为身为将军,他当做,如今急流勇退,也是因为御骑营乃长久基业,他当做。

  至于功过得失,自有后人评说。他只问心无愧便罢。

  “好!”方伯晏拍了下城墙,目光极亮,泛着少年人的锐利与赤诚,“师父,我绝不负你。”

  秋风猎猎,卷起闻岱袍角,他朗声笑道:“我信陛下。”

  “我何德何能,有师父这样的国士?”

  闻岱答:“国士待之,报之国士,众人待之,报之众人。”

  湛蓝的高远天穹下,流云飞速来去,闻岱攥指成拳,同方伯晏一碰。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