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六章 合作研发_学霸的科幻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了。

  “爸,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长青教授,同时也是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量产项目总负责人。”

  “李教授,您好您好,欢迎来我们新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访问!”

  庞永年热情地和李长青握手道。

  李长青他当然认识,作为中国碳纤维材料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李长青头上同时还挂着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碳纤维材料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庞永年的新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在碳纤维材料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行业内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李长青这样的顶级学者。

  以前庞永年压根没想过公司竟然有一天能和一名“长江学者”级别的大牛合作搞研发。

  但如今有了自己儿子,一切仿佛都变了样。

  接着,庞学林又向庞永年介绍了一下剩下的几名教授,这些人同样在行业内有着不小的地位。

  相比之下,新凯的总工程师田元德,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田元德一开始还有些尴尬,不过他很快就摆正了心态。

  眼前这些人,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地位,都在自己之上。

  如果自己能代表公司和李长青的团队合作,搞出单壁碳纳米管的量产方案,那对自己未来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产业界发展,都有着不小的好处。

  一时间,田元德同样变得热情起来。

  在庞永年的带领下,一行人先后参观了新凯材料的厂区和实验室,中午的时候,众人聚集到会议室内,开始讨论接下来合作研发的具体工作安排。

  对于这事,庞学林就不参与了。

  他只负责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具体研发分工,还是由李长青负责。

  ……

  六月一过,暑假正式来临,学校开始变得冷清起来。

  只是对庞学林而言,假期什么的,压根不存在的。

  刚刚成立的江城大学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有太多的工作需要他处理。

  比如李长青团队和新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对接,就花费了他将近一周的时间。

  此外,实验室管理、各种行政事务还有学术会议,都需要他参加。

  原本他还想着要不要在数学上再找一门新课题去研究研究。

  毕竟碳纳米管、飞刃材料什么的,都是他在流浪地球世界玩剩下的东西,一点新鲜感都没有。

  但是他手下团队的实力不允许啊,有太多的事需要他亲力亲为了。

  特别是飞刃材料的制备。

  在中,飞刃材料最初的实验室制备方法,采用的分子砌筑技术,即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将一小段一小段的单壁碳纳米管连接起来。

  但是在现实世界,目前的原子力显微镜还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庞学林只能考虑采用王淼所使用的的黑箱反应方法。

  就是通过催化剂,让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可控的链式反应,通过计算机调整反应参数,来生产米级长度的单壁碳纳米管。

  这种反应,最难的并不是反应黑箱、各种高精度传感器的制造。

  无论是催化剂、反应黑箱还是传感器,现有的技术水平完全能搞出来。

  真正的难点,反而是反应过程的算法控制,通过计算机控制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使得黑箱能稳定产出米级的单壁碳纳米管。

  为了搞定这个算法,进入暑假之后,庞学林便把研究中心的大部分行政事务丢给了李长青,黑箱制造以及催化剂制备等工作交给手下的团队,他自己在家开始闭关,进行相关算法的研究。

  幸好这时姚冰夏专门从京城赶来,帮忙打理庞学林的衣食住行,庞学林的生活才不至于过得一团乱麻。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