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释:合法性授权逻辑的变化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

  这地方有个小窍门。

  当你看到一个人,不管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代人,在批判历代的反叛者时,特别执着于“宗教”,那他要么根本不懂合法性问题,要么就是替旧合法性拥有者辩经的。

  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里,正常人关注的首先都是人,要指责,也是滥杀无辜或者管理者腐化这种事情。至于合法性认证过程中,这个“天”到底是哪个神,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战国之后也早就没什么人在乎了。(刘邦自己都能瞎捏一个)

  尤其是那些喜欢说“正道”、“邪教”,指责“破坏中华文明”的,基本都是给人辩经的,因为这个套路太古老了,从古代士大夫指责黄巾军,一直用到民国大师指责红军,就没变过……我跟人辩经次数多了,对这种都快条件反射了。

  实际上,“换天”才是最中华文明特色的行为,因为只有祭祀权相关理论发展到这一级,整个文明上下的思维方式发展到这一步,才能玩的起来这种操作。别的不说,一神教国家你让他换天,他换得了么?他哪有这本事……

  2.0.2.百家的衰亡

  太平道虽然也打着黄老旗号,但他其实是非常驳杂的。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的理论,都能在里面找到。因为他其实是上层路线失败之后,百家对政治理想进行的另一次探索。

  太平道的合法性叙事,是把原来的“民——天——天子——朝廷”,换成了“民——黄天——大贤良师——地上天国”,而且这个地上天国,其实就是个理想化的汉朝。

  (另外这个“大贤良师”的称号也很有意思,他没叫皇帝没叫教主,叫了这个……离题比较远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思考下)

  但这次反抗行动,最后也失败了。而且不仅是太平道,道教其他路线,也都没有成功,最后全都沉寂了。

  早期道教的失败,也是诸子百家的落幕。

  注1:

  诸子百家的产生背景、基本逻辑、最终理想,都是一样的。他们的竞争,更多的是对于实现路线的不同理解。

  这里还有个基本概念,就是“百家”的“家”,真正的含义不是儒家墨家那个“家”,是“孔子家学”、“墨子家学”、“庄子家学”这个家。

  百家的核心不是学派,而是诸子。学派是后人给的分类,现在常用的划分标准,是汉书里面确定的。但是,一方面,班固那会儿距离春秋战国已经很远了,他的划分也不一定合适;另一方面,诸子的思想也不见得单纯,往往兼有各个大类的特点。也是因为如此,百家从一开始,就是没有明确界线的。

  到了汉朝之后,百家之间的区别就更加不明显了。原因也很简单,中国的百家不是宗教,他们是政治哲学。

  对宗教文明下的那些教派社团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