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四章 教派与学派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状态是没法长期维持的。要么很快就忍不住,开始作乱;要么就假意改信久了,然后忘了改回来。

  教会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他的组织,把组织的根本破坏了,就能极大削弱他。剩下的那些顽固信徒,数量稀少,分布零散,就成不了大事了。

  总之,踏绘是扶桑国传统艺能,经过了长期实践,非常值得信赖。在这个世界,一样行得通。虽然有真的触怒对方神灵的风险,但大家都打了这么久,该触怒的早就触怒完了。至今没见什么大反应,可见这边的神能力有限,估计过不了西王母那一关,所以放心来就行。

  其他人的看法也差不多。

  高仲告诉钱程,在他那个世界里,宗教确实不是问题。出现宗教问题,基本上都是朝廷瞎折腾搞出来的。应该研究为什么朝廷会这么做,而不是把宗教本身看成洪水猛兽,盲目抬高它的能力。毕竟,正常情况下,就算是交趾土人,都能不废多大力气地清理各种宗教势力。

  所以,关键点并不是教士们认为的难不难,而是值不值得的问题。

  凉州的很多政策显得十分怀柔,实际上就是大家反复考虑之后的结果。

  比如,钱程之前原本希望,在当时还是都护府直辖区的乌尼亚腹地,全面推行教化,把礼义贯彻到底。

  他计划取缔土人原本的祭神场所,改用汉朝的祭祀;禁止原本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礼节仪式,学习汉朝的礼乐;不准在公共场合穿原本的衣服和剪头发,要束发穿汉朝服饰。做得好的人就奖励,做不好的就。塑造一个“模范区”,给其他土人做示范。但这个想法,遭到了殷琼的反对。为了说服钱程,殷琼找来赵飞燕,一同拜会他。

  赵飞燕告诉钱程,典籍上记载过一个故事。当时,儒生公孟子戴着礼帽,腰间插着笏,穿着儒者的服饰,去见墨子,问道:“君子是先穿戴合适的服饰,然后有所作为?还是有作为,再穿戴服饰?”墨子说:“作为和服饰没有关系。从前齐桓公峨冠博带,持着铜剑木盾,治理国家,国家治理的很好;从前晋文公穿着粗布衣服,披着母羊皮的大衣,用皮绳束着剑,治理国家,国家治理的很好;从前楚庄王戴着鲜艳的冠,系着丝制冠带,穿着大红长袍,治理他的国家,国家治理的很好;从前越王勾践剪断头发,用针在身上刺了花纹,治理他的国家,国家治理的很好。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服饰不同,但作为却是一样的。我因此知道,有无作为与服饰无关。”

  公孟子认为有道理,说:“讲得真好!我听说:‘使好事停止不行的人,是不吉利的。’让我丢弃笏,换了礼帽,再来见您,可以吗?”墨子说:“希望就这样见你,如果一定要丢弃笏,换了礼帽,然后再见面,那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