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二章 经学与神学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如何进行“解释”,儒家已经有了不少自己的方式,套路也比较成熟。这年头,大家都喜欢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六经之类的典籍进行注释。

  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没法进行解释,是解释的人太多太杂。儒生们随便有点感想,都硬往圣王先贤头上套。

  白芷之前吐槽说,一千个儒生心里就有一千个孔夫子,钱程觉得,这说明她确实对儒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了。

  别人想议论和发表看法,钱程也管不住。他能做的只有号召大家使用更加统一规范的标准,便于从泥沙俱下的大量内容里,识别出优秀的部分。

  实际上,不止钱程,这天下就没人管得住大家。

  听钱程说这件事的时候,一些西洲学者,建议他去寻找孔夫子的后代,通过圣裔提高号召力,来要求儒生们遵守。

  但实际上,这可能是很多西洲人都有的一个思维误区。儒生们要是真的认孔子的血脉,都不用等到现在,当时就应该让子思来继承。但实际上,即使当时的几次尝试,也没人去推举他。

  而现在的孔家,和儒家的关联都不太大了。他们家族之所以得势,是因为很早就参加了反秦举义,几乎打满全场。沛公在砀山的时候,孔氏子弟就有投奔他的。

  所以,他们属于开国时的功侯勋旧。和当今主流的儒生,不仅没有多少共同立场,在利益上甚至属于对立的集团。钱程等人,和军功新贵霍去病的共同语言,都比和他们多。当然,反过来说,人家孔家对于当儒生首领,也没太大兴趣。

  钱程认为,现在能做的,主要还是理论方面的改进。这些取巧的办法,恐怕都是不行的。

  至于理论阐述这方面,问题实际上是很多的,可以改进的空间非常大。

  按照目前的理论,“经”是古代圣人为了阐述大义,而留下的作品。当今最为热门也最典型的,就是《春秋》经。

  春秋的写作方式,孔子自己就说过,是借助鲁国史书的历史记录,在其中加上“王心”。公羊学说里,也专门对此进行过论述。

  公羊家的论述种,《春秋》文本,分为鲁国的原始史书“不修春秋”,和经过孔子亲手修订的《春秋》最终版两种。“不修春秋”更接近寻常的史书,而孔子通过修订,以“微言大义”的形式,把王道融入其中。这本史书也就获得了神圣的属性,升级成了经书。

  套用现在这个理论,就比较好理解了。

  不少文明都有一种信仰,认为文字是具有魔力的,钱程见过很多不同的例子,对此印象很深。但中原文字,对此有一些微妙的差别。

  从仓颉的传说开始,人们也认为文字具有力量,可以惊动鬼神。但这个力量,不是来源于文字字符,而是源于文字的体系。

  鬼神真正畏惧的,是文字编组之后,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