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续7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践失败,就代表自己失去意义了。

  在魏晋时期,这种问题已经出了一次,结果是古典时代百家的彻底没落,直到唐宋时期,才借着儒学复兴的名号,重新兴起。而近代,这个情况重演了:华夏文明自己的政治理论无法应对现下的情况。而且,上次还只要面对佛教之类的冲击,这次干脆是倾销一般的景象。

  整个事件的结果是,中国自己的文明性也没了……

  这个结果,甚至是出乎当年那些领头人的预料的。

  举个例子,最早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易白沙先生,其实学的是黄宗羲、王船山等人的学说,他这个名字,来源于明代岭南的大儒,“白沙先生”陈献章,而陈献章是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人之一。而易白沙自己的想法,是把墨家思想挖掘出来,加以现代化,作为思想界的基础。(这个思路其实也是当年显学之一,谭嗣同等人都尝试过的)

  然而,孔家店打倒了,墨家却没立起来。

  而且不仅孔家店倒了,孔子批臭了,所有后世儒家,包括他学习的王夫之,崇敬的陈献章……全都给批臭了。现在找个人随便一问,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都是落后,一问儒家,都是腐朽。

  这个事情就很无语。当年最激进的人,都没料到这种情况。

  因为清朝之后,所有成事了的势力,用的几乎都是纯外来的合法性。哪怕常凯申这种军阀,都只是拿古代玩意儿装点下门面而已,人家才不搞真礼教呢……这些“传统文化”,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反而牵扯到一大堆老问题。如果一个个去改进、实验,效率实在太低,还不如洋人现成的经好用。

  当然,方便归方便,这种外来合法性的麻烦,也随之出现了。

  模块5:外来合法性与佛教难题

  外来合法性的问题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首先,是对内。

  人的本性,肯定更喜欢自己的文明,尤其是中国这种地方,可能是因为积淀深厚的缘故,对文明的自尊心也是非常强的。有时候,单纯一个出身问题,就能达到一票否决的效果。

  比如,佛教在中国传教时,一个巨大的困难就是他的出身——人们认为他是“胡教”。因为这个原因,佛教长期遭到抗拒和抵制。

  东汉开始,朝廷不断申明,只准佛教在来华胡人之间传教,不准汉人参与。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十六国时代。

  之后环境宽松了些,佛教本身也一直在进行辩解和自我改进。实际上,如果看辩经能力,佛教拥有印度、希腊、中亚等文明中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理论工具和辩论经验,对当时的儒道之流是降维打击。但不管在哪里,他都没法摆脱这个出身问题。

  后世学者总结说,南北朝时,中国本土的理论,真正对佛教有威胁的,就只有两种:一个是神灭论,一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