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续8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模块6:文明隔阂

  上面的问题已经体现出来,而应对的最好方式,就是本土化。

  很多人是不喜欢本土化的,觉得破坏了外来理论的纯洁性。但现实是,是否本土化,决定的不是它发展的好不好,而是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

  因为大多数人日常看到的,或者说大多数非专业人士可以理解的“外来理论”,本身就是有意无意本土化之后的产物。双方的文明背景就不一样,大家本来就接触不到“原汁原味”的外来理论,即使接触到,也很难用别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

  近现代以来,外国的各种思潮非常多,对中国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即便主动学习了这么多年,绝大部分中国人依然是不了解外国人的。

  他们并不懂外国人的思考逻辑,也不了解这个思潮的真实内容。基本上,都是抓取几个要素,然后开始想象,构建出来一个符合自己认知的“洋理论”。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文明的差距太大了。

  举个大家好理解的例子:一个中国人可以去热爱美国,但他不懂美国的宗教和主流思维方式,也不懂那里社会运行的逻辑。他喜欢的,其实是他根据中国自己的文化,捏出来的一个名叫美国的理想中国。

  而尴尬的是,反驳他的人往往也不了解美国,他指责的美国的“黑点”,其实也是中国道德里的黑点,人家美国人自己,不见把这些得当回事的……

  更尴尬的是,这个不理解是相互的。美国那边也不了解他们,而且更严重。

  跨文明的理解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要大量依靠中间人进行解释和了解。但中间人是不容易控制的。

  尤其对于美国来说,他自己的文明水平很低,甚至没有一个成形的内核,只是个粗糙的拼图,连消化都未能完成,还处于类似中国远古时那个状态。说的好听点叫“满天星斗”,说的难听点就是新石器时代的水平。

  利用文明的吸引力去招纳中间人,他是做不到的。因为哪怕投靠他的人,依然还是不同族裔、不同文化的一个个群体。外人去那里,只能加入一个族群文化(当然人家要不要另说)黄金时期的美国可能还有个大致的宗教共同认同,但新教本来就很“去中心化”,现代的演变又让这个趋势愈演愈烈,现在也不好说还有没有这个认同。

  现在所谓的美国文化,其实不是一个文明,而是个以物质享受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风气”,算不算个文化都不好说。

  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当然不是不能提,实际上这也是最直接的吸引手段,但只有这个肯定是不行的。因为现实中,总会有一些很直白的问题:怎么让一群靠鼓吹自私自利招来的人团结起来?怎么让一群能为了钱随时反水的人保持忠诚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