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化与经济 中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者“一人一日之力,其能者可食三人,次亦可食二人。”

  在布价比较高的时候,织妇的收入甚至比农夫都高。在贸易兴盛期,双方都干满全年的情况下,受雇织布的妇女,工资能比从事农耕的长工高出

  纺织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明朝后期,棉纺织业在江南已经相当繁荣。明末,江南纺织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了总体经济的七成以上,一些原本不适合耕种粮食的地区也变得富足起来。

  利玛窦记录说,上海县城和郊区,30万人口中,有20万人从事纺织。几乎全县的劳动力都投入了这个产业。葡萄牙传教士鲁德昭记录,当时上海周边有棉织机20万台,仅此一县每年向皇帝缴纳的赋税,就相当于45万杜卡特。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上海成为新的手工业与贸易中心,万历年间就已经十分出名,号称“小苏州”。

  (不过苏州主要是丝织业,因为这时候丝织业主要以繁华的大城市为中心。明朝后期世界真正的棉纺织中心还不在中国,而在印度。

  只1684年,印度就向欧洲出口了上百万件棉布服装。莫卧儿帝国控制了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孟加拉和孟买应该才是当时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其实硬要起外号的话,应该叫“小孟买”才对)

  而按现代学者的计算,明代后期有至少170~340万妇女从事纺织,每年产出棉布6000万匹,其中1500~2000万匹输出了本地,进入长途贸易。(《明清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都按照鲁德昭记录的比例,那么只江南八府的棉纺织税收(仅限女工),就顶半个极盛时期的西班牙(本土+此时被兼并的葡萄牙+西西里、教皇领地等+全球殖民地……)全部的财政收入,或者整个法国的财政收入。

  这些产出已经不止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万历年间,松江棉布大量出口到吕宋岛。菲律宾的西班牙总督发现,当地居民已经不再织布,即使总督命令他们从事纺织业,以抵制中国棉布倾销造成的财富外流,也无济于事。

  到清朝中期,有至少300~570万妇女从事纺织,每年产出棉布一亿匹,其中4000万匹输出了本地,进入长途贸易。出口的商业棉布,也在增长。

  江南地区的高档棉布以“南京布”、“紫花布”闻名。18世纪末开始,欧洲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这种棉布大量出口。到19世纪一二十年代,达到了巅峰,最多的一年,英、法、荷等欧洲国家,共计采购330万匹。而其他国家,每年要采购共计110万匹左右。另一个出口对象是美国,这段时间,美国商船每年也要采购120万匹。

  生产的迅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