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二章 教派与学派 上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时就需要到地广人稀、巢穴众多的东部边疆去,而在这里行动,不找凉州官府配合,说实话不太可能。

  审判庭的行动机构已经多次要求,和对方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靠几个熟人的面子。有人甚至认为,汉朝那套制度,才能更有力地管控、更及时地剿除危险因素。不但要建立联系,还应该多组织人去参观,观察他们是如何对付怪物和邪教徒的。

  所以,名义上的敌对关系虽然还在,但很早之前,交流就已经开始了。慢慢地,不少人都改变了思路,觉得都现在这个情况了,不如改变思路,和汉朝共存。

  而和这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同,这一回的思潮,是希望大家主动去学习汉朝的哲学,尤其是儒家的思想。甚至加入汉朝,给官府当差,也是可以的。

  这个想法最早是一名叫彼得的修士提出的。当时,审判庭里有人得到了凉州官府允许,帮助官府追捕晚倍恶,因此带了一整队人去帮忙。彼得修士精通经文,擅长祈祷和神术,得到修道院长瓦尔姆的推荐,也加入了队伍,在凉州待了将近一年。

  在此期间,他跟着追捕小队,在凉州各处奔波,见过从郡县官员到普通民众,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给瓦尔姆院长的书信里,他陆续介绍了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任务结束后,彼得修士和瓦尔姆院长对此进行了总结。

  他们发现,汉朝是没有国教的。

  彼得修士一度很奇怪,到底是谁在为国家提供人才,为民众提供知识,并且引导大家的精神生活。他说,自己前后接触过几家所谓的思想流派,却发现,虽然一个个都号称自己和教会对应,但这些人甚至称不上组织。他们的结构都非常松散,对学徒和追随者缺乏管理。哪怕号称组织最严密、信仰最坚定的墨家,也就是个行会、帮会的水平,而且规模小的可怜。据说鼎盛时期,核心成员也就三五百人,能宁死不屈的也就一百多号。教会和异族作战的时候,每年封圣的殉教者都不止这点。哪怕现在,去艾博罗地区,随便选个教区,找个千八百号不怕死的狂热信徒,也是绰绰有余的。

  彼得修士发现,汉朝人把影响力大的思想流派,称为“显学”。而几家曾经荣登过显学之位的流派里,组织程度最差的,就是现在势头最盛的儒家。那个墨家不必多说,连道家据说都在神灵指点下,开始传播信仰,组织教众。就这个儒家,基本上什么靠谱组织都没有。

  他在凉州采访了一些士人,发现了许多例子。比如,和教会的最高神权,从先知、使徒开始代代相传不同,儒家别说没有“最高权力”,连稳定的师承顺序都欠缺。

  当今汉朝的儒家,有几个主要的思想来源。把开宗立派的孔先生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