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土化的影响与失败的例子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十分“别扭”了。

  一方面,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是一个大趋势。另一方面,清朝却不能放松自己的统治秩序。但是,任何人,只要有了知识,就必然会寻求对应的社会地位,这种事情之前历史上见过太多了。

  和战国、唐末的男性知识分子一样,女性知识分子群体如果继续增加,必然会引发整体局面的变化。

  而且,这个变化,和隋唐那种“女性地位提高”,原理上并不太一样。这一次,不是贵妇们在家族框架内进行的权力游戏,而是有了更加广泛的中下层基础。

  那么,这又回到了我们反复复读的老问题。

  我们之前讲近代文明和皇权终结的时候,曾经提出过,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中国自己能否结束皇权?能不能实现工业化?还是说,这些近代化要素就像“神性”,不可能自我出现,必须有人给你“神启”,才能触发?

  (对这个概念没有直观感触的话,可以去看米开朗琪罗的《上帝创造亚当》。上帝用手指碰触亚当,就是个赋予“灵性”的动作。然后,被赐予者才算拥有了灵魂。)

  欧美主流文化对神启是十分看重的,这也是他们进行扩张的最大动力之一。当初义和团兴起之后,一些欧洲人最愤怒的就是“清朝人一向排外,对西方文明不感兴趣”,“我们主动给他们送去福音,没承想他们不仅充耳不闻,反而杀害我们的传教士”。

  但反过来想,“必须被西方传授”,到底是一个宗教概念,还是一个客观事实?

  这个问题,在女性权力问题上也是一样的。中国到底能不能靠自己实现男女平等,还是说必须依靠外来教义传入?

  回头看历史,自己实现,也不是没有尝试。而这就是个比较冷门的例子——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些平等口号并且进行了尝试,包括禁止娼妓、禁止缠足、提倡婚姻平等、禁止买卖婚姻、简化结婚仪式等。还把妇女组织起来,进行劳动生产和群众性卫生运动(集体捕鼠灭虫之类的)等。可以自由出行乃至骑马,也可以和男性一起参与公共活动。

  太平天国十分重视宣传和思想教育,经常召集百姓,听官员宣讲,称之为“讲道理”。按亲清朝的文人记录,讲的内容十分广泛。招募新兵要讲道理,征集粮草要讲道理,军队出征要讲道理,颁布军令要讲道理,遇到需要处罚人或是面对艰难任务,也要讲道理……

  清朝文人对此十分不解、愤恨,认为“最无道理者,曰讲道理”。不过太平天国一直坚持这个习惯,并且随着发展,开始正规化,有了固定的“礼拜堂”和定期的宣讲、集会,部分履行了学校的功能。妇女不但可以一同听讲,有时,讲课人自己就由妇女担任。

  太平天国设有专门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