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化与经济 中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织布者按照加工商(布号)的质量标准和布料送达时间来规划生产,将成品送交各主要产布村落中的布号分号,再汇集棉布送交城市中的染色、踹压工坊,完成最后的加工。每一步都有专门的人来进行。

  而棉纺织的生产效率也在提高,尤其对于妇女而言。现代学者计算发现,在清朝中后期,一个从事棉纺织的妇女,每个劳动日的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了农夫日收入的80%。而如果从事农业,即使在20世纪,也只能达到30%~60%。因此,妇女也纷纷退出田地耕作,专业从事纺织。

  到乾隆后期,农家妇女已经完全脱离耕种,连车水、送饭这种辅助工作,都不再参与,整日就在织机上忙碌,甚至有人白天都嫌不够,要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工作。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争,对江南造成了很大破坏,人口也减少了。战后,妇女开始参与种植棉花之类的工作。不过整体上,依然是以纺织为核心,而且也有个恢复的过程。

  这种情况下,才算是真正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局面。它不是小农经济保守落后的产物,反而是技术进步和商业发展的结果。也不是人口增长、社会停滞所致,是为了更高效地生产而主动进行的分工。

  (当然,男女都去当织工也是很常见的。男性到底当织工还是当农夫赚钱,可能得看具体情况。比如当地的肥沃程度和自己哪方面技术更强等,不好一概而论。)

  到清朝后期,从事耕作的农夫,每年工作大约305天左右。而从事棉纺织业的农妇,平均一年有200多天在织机上工作。这个时间长度,已经比较“职业化”了。(《江南土布史》)

  (同样对比之前那个人民公社时期数据,作为理想标准参考,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妇女参加农田劳动,一年工作约250天)

  为了对比,研究者还找了人民公社时期,松江县妇女的劳动报酬记录,作为对比。这个时期,人们极为重视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追求男女在生产力上的平等,要求同工同酬,因此可以当做一个标杆来对比。而在这种条件下,从事相同农业生产的妇女,每日报酬也只能达到男子的

  清朝那个数据是纺织业和农业的跨行业对比,所以这个比较不太公平。不过这个也只是为了参考一下,因为那时候的职业也单一的多。和作为农业社会基干的男性农民对比,大概能看出收入的相对水平。

  而考虑全年收入的话,按当代研究者计算,工作200天的报酬换算成粮食,可以供1.5个丁壮吃一年。如果为了生计所迫,拼命加班,一年工作360天,则可以供养2.8个人。

  乾隆时期,清朝人自己的说法,也是如此。按当时官员奏折里的记录,纺织从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